10月14日是第51届世界标准日,主题为“标准保护地球”,旨在通过制定和实施标准,有效减少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促进资源节约和再利用。 在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湖南省生态环境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黄宇表示,近年来,湖南自觉把环境保护标准工作作为生态环境保护的重点内容来抓,在地方强制性排放标准、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等多个方面率先发布相关标准,为加快推进湖南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提供了环境保护标准服务和保障。 目前,湖南已发布地方环境保护标准27项,现行有效标准18项,正在编制标准4项,涵盖了水、大气、土壤等主要生态环境要素,初步构建以污染物排放标准为主干、以环境监测方法和技术规范为支撑、以锑质量标准为特色的湖南环境保护标准体系。 湖南省率先发布地方强制性排放标准 标准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是国家基础性制度的重要组成,没有标准化就没有现代化。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守护好一江碧水”重要指示精神,针对全省污染防治需求和特征污染物实际,湖南在全国率先发布了《工业废水铊污染物排放标准》《水产养殖尾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等地方强制性标准。为助力“蓝天保卫战”,发布实施了《表面涂装(汽车制造及维修)挥发性有机物、镍排放标准》《家具制造行业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标准》等标准。这些强制性标准的出台,不仅使湖南省在污染物排放管控上有法可依,而且在多行业领域填补了标准的空白。 湖南省率先执行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 为贯彻落实《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等相关文件精神,自加压力,提档升级。按照分行业、分区域、分步实施的原则,在湖南省环境容量相对较小、容易发生严重环境问题的区域执行第一批特别排放限值,以更严的标准,倒逼高排放工业企业提质改造,转型升级。施行一年来,全省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特别是环境空气质量半年均值首次达到国家二级标准。 湖南省率先编制非饮用水源地 锑环境质量标准 湖南资江流域锑矿资源丰富,流域内的锡矿山享有“世界锑都”的美誉,多年来锑的采选、冶炼推动了当地经济高速发展,但同时产生的锑污染问题也愈发凸显。虽然国家质量标准已将锑作为特定项目进行管理,但对于非饮用水源地未作锑的标准要求。对此,省生态环境厅下大力气解决这一问题,开启了湖南第一个地方环境质量标准的制定,走在全国的前列。 湖南有色金属研究院积极参与 生态环保标准制定 湖南有色金属研究院一直专注于为有色金属工业提供专业的科技开发和工程咨询技术服务。成立62年来,注重科技创新,专注科技服务,致力行业关键共性技术研发,积极开展前瞻性和战略性研究,为行业发展提供强劲技术支撑,完成重点科研项目余项,获国家科技进步奖、湖南省科技进步奖等奖项近项,取得实用新型专利或发明专利5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余篇。尤其在有色环保、清洁选矿、资源综合利用和高效冶炼等领域有突出成绩。先后参与制定了8项国家、省部级环保类标准,分别是: HJ—《铜冶炼业清洁生产标准》; HJ—《铜电解业清洁生产标准》; DB43/T-《锑冶炼砷碱渣无害化处理技术规范》; DB43/T-《铋冶炼污染控制技术规范》; 《湖南省锑冶炼行业生产设施、污染防治设施、风险防范设施规范化建设要求》; 《湖南省锑冶炼行业环境管理、环境风险管控制度规范》 《铜冶炼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 《钛冶炼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 浩美公司总经理、环保所所长欧阳坤同志也被纳入湖南省生态环境保护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专家库,将在湖南省生态环境保护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带领下,为提高生态环境地方标准制修订质量贡献专业力量。 (文:吴思容) 编辑:关颖 审核:吴思容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hunanzxsheng.com/hnlt/12005.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