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3-总第期

云中岁月

——专机机长、副师长王进忠的回忆

李克菲彭东海

NO.3

《鸟江!乌江》

我打开自动驾驶仪,倾听朱老总满怀激情地讲述那峥嵘岁月。朱老总的表情随着起伏的思绪时喜时忧,我们的情绪则跟随着朱老总面部表情的变化时高时低。

专机飞行同所有其他工作一样,也有它的具体规范。一本《专机工作条件》,从飞机状况,工程机保障,气象保障,组织实施,机组人员选择配备,飞行人员飞行前应完成哪些准备工作,如何与沿航线各地面部队、当地政府协调配……林林总总,都有极其详细的规定。但早年的《专机工作条例》却忽略了非常重要的一条:它没有明确规定同一架飞机上,究竟可以乘坐几位政治局以上的首长和几位其他不同职别的首长。有一回,中央政治局在广州召开会议,我的飞机上同时乘坐了四位政治局委员!他们是林彪、董老、陈老总和贺老总。其中,陈老总带了夫人张茜,林彪身边守候着叶群。事后,大家才意识到这次飞行的冒险性,感到很后怕。万一飞机出了事,那损失该有多大。我们平安到达广州之后,便像往常一样在那里等候待命,准备会议开完返回北京。可当会议接近尾声的时候,我们领受了新的命令:送董老和朱老总,去朱老总的故乡——四川。大家分头作地面准备,当我画好航线计算飞行时间时,领航员和副驾驶不约而同地来到我的面前。领航员晃了晃手中地图:“你注意到没有?这条航线几乎是当年的长征路线。我仔细看了看铺在桌面上的地图,知道领航员并非夸大事实。在这条航线上,途经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曾走过的许多重要地点。它跨过广西、湖南交界,穿越整个贵州,再横飞大半个四川,最后降落在成都附近的双流机场。“这下可糟了,偏偏是送朱老总。怎么办呢?”领航员不无紧张地拍着手里的地图,把这次偶然的巧合当作很大的负担。“从现在起,每个人抓紧时间研究地图。航线两侧25公里以内的地形地貌,大小城市,有特点有名气的村庄,标有地.名的山头、河流、桥梁等等,凡是朱老总有可能会问到的东西,都要记熟背下来,保证到时候有问必答。”这是我对领航员的回答,也是对全体机组人员的命令。为首长飞专机,不仅仅是简单地起飞落地就算完成任务。我们总是想方设法尽最大努力为首长服务,使首长对机组的工作满意。另外,那时我们34师也在有意无意之中同民航竞争。因为每位首长都各有自己的特点和习惯,所以,我们每次执行专机任务都注意观察各位首长的喜好以及生活习惯,以便下次飞行这位首长的专机时“投其所好”做必要的准备工作。毛泽东主席在飞机上的特点是不停地工作或学习,他人还没上飞机,桌面上已经摆满了文件书籍。凡飞过毛泽东专机的人一致认为,毛泽东主席读得最多的是英语课本,这可能与他乘坐飞机那几年正在攻读英文有关。另外还有一个统一的看法,那就是他从不躺下休息。开始,毛泽东主席的专机上只有一张床,而江青晕机,床让江青占用,主席当然无处可睡。后来,我们就又增加了一张床以便主席能够休息。可我们白费了心思,新增加的这张床也始终是空着的,毛泽东主席没有使用过一次。(未完,待续)

《绝密飞行》连载

连载回顾

№01《有惊无险》№02《紧急命令》①№03《紧急命令》

连载回顾

№03《紧急命令》③№03《紧急命令》③

本期连载

№03《乌江乌江》①敬请期待

№03《乌江乌江》②作者简介李克菲,生于湘南一小山村。17岁参军成为共和国第四批女飞行员,翱翔蓝天十余载。自幼喜爱读书操笔,茶余饭后舞文弄墨,所写诗歌、散文、通讯、纪实文学见诸报刊数百万字,获奖证书捧回不少,纪实文学《在秘密专机上》获“全国城市报纸连载作品特等奖”。

彭东海(笔名:黄石、西洋),生于鄂东南一乡村。16岁步入军营,任过文书、排长、作战参谋、宣传干事、连队指导员;后历任北空宣传部新闻干事、空军政治部新闻处长、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空军记者站站长,《中国空军》、《空军军事学术》、《军嫂》等杂志总编辑,空军指挥学院军事理论研究所研究员、教授、硕士生导师,长期新闻与文学间跋涉,办刊物曾获“读者最喜爱的中国优秀期刊”奖,搞新闻曾获“首届全国百佳新闻工作者”提名。

谢谢您的阅读

END

来稿请投递:

qq.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hunanzxsheng.com/hnlt/12623.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