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湖南省环保志愿服务联合会第三期“绿媒沙龙”在湖南大学建筑学院举行,数位专家就“海绵城市”建设的相关问题展开热议。专家称,“海绵城市”建设任重而道远,建议强化顶层设计,加大研究与应用力度,因地因时制宜,加快推进。

“海绵城市”就是比喻城市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让水在城市中的迁移活动更加“自然”。年11月,住建部出台“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标准,中国“海绵城市”建设开始驶上快车道。今年4月,住建部等三部委启动首批示范城市试点,常德是全国16个试点城市之一。目前,湖南也准备组织开展“海绵城市”建设试点。

沙湾路是长沙第一条在道路绿化上进行“海绵城市”理念试点的道路。在沙湾路劳动路至曲塘路段两侧绿化带建设中,做了雨水收集与利用的浅草沟设计,即将植被下的土壤进行了分层,最底下是砾石层,颗粒大,空隙足,能涵养一定水源;往上是砂层,接着是种植土壤层,然后才是植被的覆盖层。在覆盖层中,还铺设了有孔的软式透水溢流管。当土壤中的水分达到饱和有余时,水会渗透进溢流管中,溢流管与市政排水管网相连,多余的水便能流进地下排水管中。

住建部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力争留住70%的雨水

住房城乡建设部部长陈政高日前在全国海绵城市建设培训班上表示,建设海绵城市是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决策。城市中出现的地下水位下降、逢大雨必涝、山水林田消失、城市养护成本增加以及对气象造成影响等问题,都可以通过海绵城市建设得到有效缓解。

他说:“据估算,海绵城市建设投资约为每平方公里1亿元到1.5亿元,这是一个巨大的投资空间。”

陈政高表示,雨水不是负担,是宝贵的资源。城市建设要从破坏生态转向恢复生态,这是海绵城市建设的根本。要从原来的末端治理转向源头治理,利用好河湖蓄水、马路渗水等多种方式。同时,要努力拓宽融资渠道。借鉴国外做法,研究实施雨水排放收费制度,建立责任制。

海绵城市是一种形象的表述,国际通用术语为“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指的是城市像海绵一样,遇到有降雨时能够就地或者就近“吸收、存蓄、渗透、净化”径流雨水,补充地下水、调节水循环,在干旱缺水时有条件将蓄存的水“释放”出来并加以利用,从而让水在城市中的迁移活动更加“自然”。

本文转载自









































专业治疗白癜风医院
北京治愈白癜风的医院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hunanzxsheng.com/hnlt/1358.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