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记者汪衡何青长沙报道年1月12日,湖南新闻战线优秀新闻作品表彰会议在长沙举行。会议对中国新闻奖湖南获奖作品、湖南新闻奖获奖作品等进行表彰。湖南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杨浩东出席会议并讲话。笔者注意到,在第三十一届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中,来自湖南日报报业集团、湖南广播电视台、湖南红网新媒体集团等17件新闻作品获奖,其中一等奖3件、二等奖6件、三等奖8件,获奖总数位居全国前列。正所谓,“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湖南这些获奖作品内容丰富,格局宏大,立意高远,既有记录脱贫攻坚、科技创新等宏大叙事;也有记录同心抗疫,奋力拼搏战胜病毒的感人故事。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这些成绩,既是湖南新闻战线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生动实践,更是守正创新、践行“四力”取得的丰硕成果。把牢方向导向,书写时代答卷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检验新闻舆论工作初心和使命的“试金石”。“中心”,就是体现党的意志、反映党的主张;“大局”,就是事关社会经济发展的长远整体局势。围绕中心,新闻舆论工作才会始终与时代共进步;服务大局,新闻作品才会站位准,有全局高度。湖南省十八洞村是“精准扶贫”首倡地,记录和报道首倡之地的首倡之为,是湖南新闻人的关键使命之一。湖南日报社融媒体作品《村里最远那一户》、湖南广播电视台创意互动H5《一张照片背后的这七年》和广播访谈节目《从十八洞村到沙洲村》这三件荣获第三十一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的作品无一例外都是聚焦“精准扶贫”,“媒体湘军”紧扣主题主线,为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凝聚了强大精神力量。可听、可见、可触摸,湖南主流媒体谱写出一组“精准扶贫”的沉浸式史诗。系列报道《村里最远那一户》文内配图。《村里最远那一户》是记者用双脚“走”出来的故事。从“精准扶贫”首倡地十八洞村开始,湖南日报社的记者走遍14个市州,从中选择14个典型的脱贫村,聚焦14户最远的人家,通过14篇稿件、15个视频、14张地图海报、49张新闻图片,全方位记录那些正在悄悄改变的动人故事。《一张照片背后的这七年》H5首页。《一张照片背后的这七年》是一段可触摸的历史。该作品从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洞村与村民们座谈时的一张照片出发,深入寻访照片中的十几位村民,通过H5的形式,结合40张照片、12个故事、1个短视频,以“照片+文字+视频+音乐”的创意互动形式,多角度、全方位地展现了十八洞村7年里翻天覆地的变化。《从十八洞村到沙洲村》新闻栏目图。一个是“精准扶贫”的首倡地,一个是“半条被子”故事的发生地。《从十八洞村到沙洲村》通过回望两个湖南小村庄,折射出中国乡村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和生动实践。节目不仅有习近平总书记到访村庄温暖时刻的微纪录回放,还有两个村的不同年龄、身份的两代人的对话访谈,以及嘉宾“5年后愿景”信件封存活动,内容鲜活而生动。这些“立得住,叫得响”的作品,证实了新闻作品与党和人民同呼吸、与时代共进步才有力量,更印证了“脚板底下出新闻”的真知。凝聚起疫情防控的强大舆论力量年,一场骤然袭来的大疫,给中国带来一场前所未有的大考。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湖南全省上下迅速动员,广大干部群众、各条战线、社会各界人士广泛凝聚起众志成城战大“疫”的强大合力。其中,闻令而动、逆行出征的湖南新闻人,成为活跃在战“疫”一线的一道靓丽风景。《视频丨泪目!如果我不幸倒在武汉请把我骨灰无菌处理撒在长江》截图。年正月初一,湖南小伙郑能量在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hunanzxsheng.com/hnlt/15988.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