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按语:小编在最终拟定“俱乐部的拆除,伤了两代人”标题的时候,本是打算以“上、中、下”的篇幅完成编辑。临到动笔时才发现,六十年的风雨、两代人的奋斗历程,岂是凭小辈只言片语概括得了的?!权且就此暂告一段落吧,将前几篇分散发布的信息重新加以整理,依托各位前辈及好友的补充、修正的内容尽量趋于完善,以本人亲身体验过程为主线记录下历史之一隅,旨在回首往事,不忘初心、向往更加美好的未来...... 1 前几天,在朋友圈看到了由“俱乐部老照片”引发的回忆碎片,和许许多多至今仍生活在那里,或远走他乡、或旅居国外的中老年人一样,心中泛起了阵阵涟漪。面对只见其图、不见其身的现状,顿感惆怅万分…… 此时,这幢原本深深烙下时代印记的苏式建筑,除了去询问年逾六旬以上的长辈,在其它、包括中航工业在内的 《在我生命里》 《多年以后》 《送别》 重逢(左2为胡湘玲,右1为杨老先生) 7 俱乐部在当时不但是全厂干部职工的文体娱乐场所,更是掌握着这个大型央企主流意识形态的政治中心。作为60年代中出生的我,对俱乐部的记忆只能从70年代开始。至于父亲偶尔与同事们聊起的“湘江风雷”、“保皇派”当年曾在俱乐部里上演了什么,已不得而知。我想,受害者的不堪回首也好、疯狂者的“壮志未酬”也罢,谁也没法绕过去,但可以试着放下这段历史的包袱...... 老照片之六:俱乐部大厅 在那段风云变幻的峥嵘岁月里,饱经沧桑的俱乐部与我们这一代人一同见证了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批林批孔,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三位国家领导人相继逝世,粉碎“四人帮”、华国锋起落,十一大、批判“两个凡是”、邓小平出山、十一届三中全面启动改革开放等重大政治运动。 在我成长的记忆里,国家意志、伟人情结、社会责任和使命意识,都随着那个年代的中国式教育模式根植于心田,深入至骨髓。 老照片之七:一分厂老厂房 年9月9日下午四时左右,我正在邻居家跟一位河南籍的阿姨学包饺子,突然,本应是上下班时段才播放的厂区高音喇叭,打破常规地响起来。在播完唐山人民抗震救灾的新闻后,传出了低缓沉重的哀乐声,瞬间将仲秋时节的空气凝固——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与世长辞了! 正在擀面的阿姨猛地停下活来,顿时嚎啕大哭,握在手里的擀面杖掉在了地上,“天老爷啊,这可怎么办啦?毛主席不在了,红色江山会变色啊!” 年幼的我虽然懵懵懂懂知道领袖离开人世肯定是件大事,从周总理的祭奠规格即知一二,但见阿姨竟哭成这般,我还是有些目瞪口呆,不知所措,只好默默地回到自己家中,盯着墙上的毛主席像发呆...... 当时学校按上级指示统一部署,要求每一名学生必须胸配白花、臂戴黑纱。举国悼唁期间,厂在俱乐部布置了灵堂,巨幅黑白主席遗像悬挂在舞台中央,以松柏环绕在舞台周围。我随着悼念的人群缓缓移动,悲恸的哭声不绝于耳。回到教室后,大部分同学们仍沉浸在悲痛中,趴在课桌上泣不成声。班主任黄老师擦干眼泪说“同学们,振作起来!”接着要我起立,代表同学们上台表决心。当时才9岁的我,举起小拳头,似懂非懂地用普通话坚定地宣誓:“我们一定要继承毛主席的遗志,紧密团结在党中央周围,化悲痛为力量,为早日实现四个现代化而努力奋斗!”这样的活动持续了数天,直到9月18日......年,因为周恩来、朱德、毛泽东三位伟人相继去世,在当时无论是主流媒体的宣传、还是学校老师的教育,都深深地将伟人情结镌刻在了我童年的记忆里。 毛主席逝世后,深秋10月的某一天,我和同学结伴上学开到校门口时,只见俱乐部左侧的护坡陡现一幅白底黑字的标语:“打倒王张江姚四人帮反党集团”。这可把我们吓坏了,第一反应就是:反动标语。我们俩逃也似的朝学校跑去。晚上等爸爸下班回到家里,我悄悄跟他说起了白天所见,他诡秘地露出一丝笑意,拍一下我的脑袋说:“小孩子懂什么,到时注意听广播就天下大白了。” 父亲一直在单位负责宣传工作,拨乱反正时还被厂部抽调参与为“右派”平反的专案组。那是家里经常有知识分子上门诉说冤情,父亲认真倾听,详细地做着笔记,并为他们的诉求四处奔走。记忆中,父亲的书案上堆满了一摞摞的材料,经常工作到深夜。也许是家庭氛围的耳濡目染,我开始对时事特别好奇,随着年龄阅历的增长,对政局的敏感性以及对新政策的领悟力也不断提升。 劳模先进表彰大会 各种缘分促成了我与俱乐部的不解之缘。大家不会忘记,步入俱乐部大厅,正面的墙上设置了一块大型光荣榜,每届评选的劳动模范的照片都会在此展示。其中,有一位“劳模专业户”叫朱清辉,就住我家隔壁,医院的一名护士。她为人亲和、乐于助人,我们都亲切的叫她朱阿姨。朱阿姨对我特别关心,经常开导我乐观对待生活中的困顿,认真学习、努力工作。我参加工作后,曾多次评为优秀学员、先进工作者、工会活动积极分子,这与她的谆谆教诲是分不开的。她老人家无亲生子嗣,前两年不幸去世,愿她在天堂安息! 左一为老书记李宝德老先生 厂历来注重集体人格的塑造,我们大多数人都练就出了恪守规矩的职业态度和生活习惯,而立定规矩的决策发布与宣贯,首要阵地无疑是俱乐部。我曾亲眼看见当年的吴沈铎董事长对骑车出厂门不下车致礼的小伙子进行批评的场面,其实这还只是遵守厂规最起码的常识。前几年,株洲市因为在城市建设与综合治理方面成效突出而闻名省内外,除了时任市委书记领导有方外,包括厂在内的老工业基地的几代人,六十多年积累沉淀的文化精神和综合素养也是托起这份文明光环的原动能。 与厂长沙经销部同事合影 因为父亲早逝,为了照顾年迈的祖母,我88年底便离开了厂,先后在长沙多个单位工作,一直到年初,始终没有离开在湘航空系统。凭借着航空人的职业素养与文化积淀,即使后十几年为了一种改变而离开了她的怀抱,至今仍受用着她永不褪色的光环。 老领导吕洪贵先生 俱乐部的拆除,之所以说“伤了两代人”,我们并不质疑其使用年限到期所致,我们伤感的是没有兼顾传承和发展的平衡,还人一个充满历史印迹、彰显现代元素的精神家园......(全文完) 左一为原厂副总经理王湘波先生,右一为原厂销售处长李红年先生 赞赏 长按北京看白癜风的费用北京看白癜风最正规的医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