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心聚智谋发展携手共进奔小康 在湘潭湘乡市,蒋琬广场、起凤广场、水府庙水库百湖千亿生态保护工程、棋梓月山污水处理厂等工程正在抓紧建设中。今年,湘乡市投资.8亿元,实施个重点项目建设,大大提升了市民的幸福感——用市民的话说,现在,天更蓝了,水更清了,大伙的生活方式多样起来,家园正变得越来越美好。 而这,只是湘潭市委、市政府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工作的一个缩影。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严隽琪(前排右二)在湘潭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曹炯芳(前排左二),市委副书记、市长谈文胜(前排右三)的陪同下,考察湘潭县梅林桥美丽乡村示范片。 今年以来,湘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取得显著成效 湘潭市全面小康总实现程度达到93.8%,比年全年提高2.6个百分点。五大类指标实现程度整体呈现良好的上升态势,39项指标中,实现程度达%的指标由去年的17个增加到20个,新增的3项指标为居民消费支出占GDP比重、农村劳动生产率和廉政指数,公共文化财政支出、城市拥有公共交通车辆、空气质量达标率3个指标均有大幅提升。 湘潭市改变工作机制,细化工作内容,与人民群众携手共建小康,逐渐走出了一条具有湘潭特色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路。 科学制定奋斗目标传递精神,鼓足干劲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监测指标从大的方面来讲是“五位一体”,涉及经济发展、民主法制、文化建设、人民生活、资源环境共5大类39大项指标,细分则达多个指标,其工作则更是涉及各级各部门方方面面、林林总总。 去年年底,市级按95%的总实现程度只差3.8个百分点,湘潭县、湘乡市、韶山市、雨湖区、岳塘区等五个县市区按90%的总实现程度,分别只差0.8、0.7、3.9、2.8和1.7个百分点,只要努力,今年是完全可以实现监测达标的。 因此,今年年初,湘潭市委、市政府对全市人民作出庄严承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省监测达标并进位晋级“双目标”。 目标确立后,湘潭全市时刻保有“双目标”理念湘潭市始终坚持每月碰头、每季调度、半年讲评、年终总结的工作模式,采取定期不定期组织约谈的方式,进一步绷紧思想认识这根弦,紧盯“双目标”,既注重纵向发展,又注重横向比较,确保既实现省监测达标认定,又进位晋级,确保湘潭在长株潭第一方阵的地位不动摇。 人心齐,泰山移为形成广泛共识,加强责任意识,湘潭市各级各部门层层传达贯彻了有关精神。在全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暨农村工作、扶贫开发工作推进会后,湘潭市各级各部门都在第一时间召开了党委会、领导小组会或办公会议,组织对曹炯芳书记在会议上的讲话精神和市委、市政府《关于强力推进全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工作的实施意见》进行了学习。 全市各部门开展会议推进建设小康工作湘乡市召开了政府常务会议、领导小组会议和市委常委会议,韶山市召开了市委常委会议,雨湖区召开了领导小组会议,岳塘区召开了专题会议对会议和文件精神进行了传达、学习,湘潭县5月6日召开精准扶贫暨全面建成小康工作推进会,5月17日又召开全面小康社会暨脱贫攻坚、农村工作会议,对年决战决胜全面小康工作进行了再动员、再部署、再鼓劲,并下发了《关于强力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工作的意见》,明确了相关政策措施。 市农委、市财政局、市文广新局、市科技局、市人社局、市公安局、市司法局、市妇联、市住建局等单位不仅在各个场所安排部署全面小康工作,而且多次与市全面小康办、市统计局进行沟通,吃透监测指标的内涵和外延,确保了工作推进措施的针对性。 不是“创建式”达标,而是“推动式”建成湘潭市各级各部门充分发挥部门优势、科学统筹和协调配合,及时务实监测、有的放矢推进,进一步聚焦文化产业占比、单位GDP能耗及水耗、环境质量指数、万人刑事犯罪率、城镇化率、RD经费投入、园区规模工作增加值占比等短板指标,采取财政引导资金支持、招商引资助力、包装规范扶持等措施,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工作做强做实。 不断加强与省全面小康办以及省直部门的联络联系,既及时报告相关工作措施推动情况、全面小康建设的动态、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好典型好亮点好政策好建议,更争取上级部门的业务指导和政策、项目及资金支持。 化压力为动力创新制度,有序推进虽然压力很大,但湘潭市各单位各部门目标不变,决心不移,劲头不减,这不仅是省委、省政府的期盼,也是全市人民群众的心声。 制度优,干劲才足 各级各部门按照市委、市政府年初下达的各项指导目标任务,抓住关键领导、关键干部和关键环节,把责任进一步细化分解落实到各分管领导、各责任科室和责任人,并切实做好数据统计监测工作和跟踪对接工作。 湘潭市各级各部门走出“统计监测工作就是统计局的工作”这一认识误区,树立“统计监测工作是各项政策制度、措施实施、工作开展绩效评价基础”的观念。进一步解放了思想、更新了观念、开阔了视野、与时俱进、打破门户、合纵连横,做到可测即测,应统尽统。 全面小康工作进入常态化 目前,湘潭市、县市区和相关市直部门全面小康工作均进入了常态化办公状态,小康办都明确了办公室主任、专职副主任、副主任等,抽调了专职工作人员充实全面小康办,并实行常态化定点办公,确保有专人驻办。 湘潭县分两个层面建立健全了两套工作模式,推行“分线推进、分季调度、半年点评、年终总结”模式,县全面小康办推进“七六五四三”工作机制,即七天一碰头,全年六次工作调度,五次工作督查,向县委常委会专项汇报四次工作,三次工作讲评。 目前,湘潭市各级各部门基本建立健全了全面小康指标按季分析监测制度和工作推进机制。 各级各部门制定工作方案 湘潭县将34个指标分解落实到各牵头责任部门,各牵头责任部门分别建立了指标调度体系和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并按照“依法统计、分级负责、部门把关、统计综合”和“谁出数、谁负责”原则,按时采集、定期梳理,确保数据真实有效。 市农委、林业局、国土局等部门采取按月按季调度的方式,一步一扎,步步为营,及时分析评估并精确把握各监测指标的运行情况。 湘乡市每季度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完成情况进行对标评估监测,并对评估监测中发现的短板指标提出具体的解决办法。 韶山市由市领导带队,对全市14项实现程度低的指标责任单位进行专项调研走访并督促逐一拿出具体措施方案。如针对韶山市“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指标偏低,而核心景区归属韶山管理局管辖,加上相当一部分个体文化经营户虽达到规模以上企业标准但未工商注册登记,为此,他们迅速加强规范引导,做大做强做规范,成功将相关企业纳入统计范围。 全面小康社会推进工作涉及全市各个方面,各级各部门都能将其作为己任,广泛协调,密切配合,形成了合纵连横的格局。配合日趋密切,统筹推进更加协调。 走出去、请进来 今年以来,湘潭市各级各部门纷纷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或争取省厅对口部门来潭现场指导,或到省汇报该市全面小康社会相关工作推进情况,或请求建议采取更为科学的统计监测方式方法,有效地争取了上级部门单位和领导的关心重视和支持。 雨湖区、岳塘区在4月初就分别与高新区、经开区和昭山示范区主动对接全面小康统计监测工作和推进措施。 市科协、市妇联、市总工会、市老干局、市民政局就“人均文化体育设施面积”指标及时进行了工作交叉对接。市妇联主席赵欢赴省妇联、市全面小康办、市统计局进行沟通,请教指标监测范围,并提出了相关部门如何进一步加强协调配合推进建议。 市安监局、市交警支队、市司法局、市人社局等单位也将有关工作推进情况和指标监测情况及时通报市全面小康办。 目前,绝大部分市直部门不仅将市本级指导目标任务进行自我加压,而且将县市区对口部门承担的目标任务作为己任,义不容辞地开展业务指导和工作推动。市交通运输局组织湘潭县、湘乡市、韶山市三县(市)运管所、湘运、公交等部门召开专门会议,专题研究部署市、县(市)两级承担的全面小康社会推进工作任务,并要求市、县两级必须确保在11月底前全面完成或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细化任务,对症下策目标顺利完成与否,取决于政策落实状况市委推进会议后,各县市区、市直各相关单位紧盯“监测达标”和“进位晋级”双目标,进一步细化了目标任务。 湘乡市将“达标进位保强县”作为总目标,明确总实现程度要达到94.7%,在全省同类县市区排名进入前十,8项短板指标实现程度达%,排名30位以后的指标均前进15个名次以上。岳塘区不仅明确要完成达标任务,而且还明确要确保进入“十快进”县市区。市直单位都将所承担的监测指标比照职责职能,逐项分解落实到分管领导、责任科室和责任人。 各县市区和市直部门根据自身情况针对自身短板进行了专题研究,明确指标统计口径、方法及标准,认真分析研究各短板指标制约因素,找准突破口,有针对性地制定推进措施。 一、湘潭县针对经济发展水平偏低的问题,采取抓项目、扩投资、联企业、促帮扶,推动县域经济平稳增长,上半年人均GDP元,人均财政收入元,规模农产品加工产值占比达%,实现程度达%,实现程度比去年全年分别提高6.7、5.2和31.3个百分点。针对居民收入不高的问题,持续加大民生投入和精准脱贫工作力度。针对环境质量指数偏低的问题,强化金霞山城市绿心保护,落实湘江干流养殖污染防治,积极推动新一轮农村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探索推进垃圾分类处理和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推进了生态两型小康进程。 二、湘乡市针对人均GDP偏低的问题,采取投资拉动的方式,计划投资.8亿元,实施个重点项目,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监测达标,特别是短板指标的补齐提供支撑;针对环境质量指数偏低的问题,积极推进水府庙水库百湖千亿生态保护工程、棋梓月山污水处理厂建设,极大地提高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开工建设蒋琬广场、起凤广场、禇公广场等,有效提升了人均公共文化体育设施面积。 三、韶山市积极整合规范、做大做强文化产业,新增红砖头文化传播、合文化传播、小白鹭教育发展等3家公司。 四、雨湖区采取主攻园区,狠抓重点项目,积极打造“一区两带三商圈”,补齐经济发展短板,并积极推动雨湖历史文化景点项目,打造滨江历史文化旅游线路和仙女山等生态文化旅游线路,推进万楼文化产业园、白石文化艺术城等窑湾文化旅游街区项目建设,打造雨湖小康特色。 五、岳塘区大力实施“精美湘潭”建设中的13个大项目,46个小项目,投资.86亿元;加快推进竹埠港重金属污染修复治理,全面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城乡居民居住环境质量。特别是盘龙现代化农业示范园二期顺利开园,为该区三产业发展增添了新的活力。 六、市环保局、市公安局、市城管局切实加强对扬尘、渣土、尾气等管控,有效地提高了空气质量指标。 七、市发改委将去年年底争取的国省节能减排财政奖励资金5亿元全部安排到位,以推进该市节能项目建设。 八、市文体广新局局长李冬平带队赴北京招商,拟引进中奥集团在昭山示范区投资兴建文体小镇,项目包括房车露营、特色非遗等10多个子项目,总投资20亿元,项目建成后,将有效拉伸该市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这一“短腿”。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着眼满意度,凝聚力量小康是人民的小康。湘潭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工作一开始便着眼于老百姓,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湘潭市充分发挥各媒体的优势,精心策划了宣传方案 今年以来,各级各部门表现出比较强烈的忧患意识,主动筹划民调方式及内容,积极做好民意调查工作。 市全面小康办不仅每月编发了2期以上工作简报,而且在《湘潭日报》、电视台、广播电台、《湘潭晚报》、湘潭在线等新闻媒体开辟了专栏专题进行小康系列报道和专题报道,并在积极筹划公益广告制作、宣传标语规范、省级以上媒体的宣传报道工作和在乡镇、街道开展全面小康推进工作考评奖励办法,通过精心策划宣传方案,引导形成了全社会什么是白癜风白癜风该怎样治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