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最好的白癜风医院 https://m-mip.39.net/nk/mipso_4792685.html 今天下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在北京举行以“红色热土新征程中部崛起新湖南”为主题的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湖南专场新闻发布会。来自境内外37家媒体的75位记者参会。 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杜家毫作主题发布并回答中外记者提问,省委副书记、省长许达哲回答有关提问。 会上,杜家毫作主题发布,说今天发布会的主题是“红色热土新征程中部崛起新湖南”,既融通了湖南的历史与今天,也彰显了湖南走向更远、更光辉未来的气象。新中国成立70年来,湖南和全国一样取得了令人自豪的辉煌成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历史巨变,三湘大地处处旧貌换新颜。 杜家毫用“四个跨越”向中外记者介绍了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三湘大地发生的巨大发展变化:从贫困落后到全面小康的跨越,从百废待兴到百业兴旺的跨越,从内陆封闭到创新开放的跨越,从温饱不足到人民幸福的跨越。 一是从贫困落后到全面小康的跨越。GDP总量从年的27.81亿元跃升到年的3.64万亿元,人均GDP从年的86元增长到年的5.29万元。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湖南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湖南工作提出的“精准扶贫”“一带一部”“三个着力”“守护好一江碧水”等重要指示精神,初步走出了一条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路子。3年前召开的湖南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建设富饶美丽幸福新湖南的发展愿景,富饶就是坚持发展为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力争到建党周年时人均GDP达到1万美元,经济社会发展整体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或地区水平;美丽,就是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使三湘大地山清水秀、天朗地净、家园更美好;幸福,就是坚持民生为本,让全省人民生活更舒心、工作更称心、办事更顺心、全社会更有爱心。现在三湘人民正满怀信心朝着这个目标迈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实现基本现代化的新征程。 二是从百废待兴到百业兴旺的跨越。经过70年的接续奋斗,湖南经济结构由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到国资、民资、外资“三足鼎立”,非公有制企业数量占到全省比重达90%以上、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占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的近60%,创新创业在全社会蔚然成风。湖南在“一穷二白”、底子薄弱的基础上建立起门类齐全、独立完整的现代工业体系,工业增加值达到去年的1.19万亿元、为年的.69倍,形成了3个万亿级产业、11个千亿级产业、20条工业新兴优势产业链。与此同时,湖南农业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稻谷、生猪、水产品产量稳居全国前列;现代服务业蓬勃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独树一帜,“电视湘军”“出版湘军”“动漫湘军”在国内外有着良好声誉,长沙获评世界“媒体艺术之都”,张家界等旅游目的地享誉全球。 三是从内陆封闭到创新开放的跨越。70年来,湖南从计划经济到商品经济、市场经济,从“关起门来搞建设”到高水平引进来、走出去,创新开放不断迈向新台阶、取得新进展。创新方面,先后涌现出了超级计算机、超级杂交稻、磁浮列车、“海牛号”深海钻机等世界先进科技成果,在去年召开的全国科技大会上获得27项国家科技大奖、获奖数占全国的1/10,长株潭自主创新示范区、湘江新区、岳麓山大学科技城、马栏山视频文创园建设活力绽放;开放方面,国际经贸“朋友圈”拓展至多个国家和地区,1/3以上的世界强企业在湖南有投资,综保区等开放平台数量居中部第1。我们成功举办了首届中非经贸博览会,共有53个非洲国家及10多个国际组织和机构参会,推动签署81项合作文件、成交余亿美元,创新开放的湖南正加速融入世界。 四是从温饱不足到人民幸福的跨越。居民收入明显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实现全覆盖,全民医保体系基本建成,九年义务教育全面普及,人均预期寿命由年的35岁提高到去年的74.7岁,农村贫困人口从年的万减少到去年底的83万。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湘西首次提出精准扶贫后,湖南脱贫进入“快车道”,从年底到年底累计减少贫困人口万人,比丹麦整个国家的人口还要多。城乡融合发展加快推进,高速公路覆盖全省98%的人口,高铁通车里程位居全国前列,城镇化率由年的7.9%提高到56.02%。 省委书记省长答问实录 会上,中共湖南省委书记、湖南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杜家毫,中共湖南省委副书记、湖南省人民政府省长许达哲介绍“红色热土新征程中部崛起新湖南”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以下是记者提问环节的问答实录。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记者:我们看到今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对促进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再上新台阶作出重大部署,我们也注意到今天湖南的发布会主题是“中部崛起新湖南”,请问湖南将会如何落实总书记所作出的部署来进一步开展工作。谢谢。 杜家毫: 谢谢这位记者的提问。今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西南昌主持召开了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工作座谈会,达哲同志和我一起参加了座谈会。在中部地区崛起中,湖南有基础、有优势、有底蕴。具体有这样几个考虑: 一是加快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习近平总书记一直讲,制造业是中国经济的脊梁。湖南是制造业大省,经过多年的努力,已经形成了工程机械、轨道交通、航空航天等一大批制造品牌。刚才,各位记者在今天发布厅外看了我们的展览,应该对湖南的制造业略有了解。下一步,我们主要是抓“两手”:一手抓“优存量”,立足现有制造业基础,对传统产业进行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升级改造,让传统产业“老树发新枝”,实现技术提升、产品提质、企业提效。像湖南工程机械现在普遍采用信息化和智能化技术,今年上半年三一重工、中联重科等销售收入、效益增长都接近%,为什么会这么快?除了国内国际市场需要,与信息化、智能化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一手抓“拓增量”,积极培育新的增长点,扶持壮大电子信息、高端装备、新材料等新兴产业,把湖南打造成中部地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高地。 二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年3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全国“两会”湖南代表团讨论时,对湖南工作提出了“三个着力”要求,其中摆在首位的就是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近几年,我们按照习近平总书记要求,以壮士断腕的决心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关闭退出小煤矿处,关停退出散乱企业家,整改退出烟花爆竹企业家,株洲清水塘老工业区家企业全部关闭,有力促进了新旧动能转换。下一步,我们将按照“巩固、增强、提升、畅通”的八字方针,进一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三是坚持不懈地抓创新开放。湖南创新有基础、有优势,刚才我介绍了湖南一些创新的成果,除了这些之外,湖南还有比较雄厚的科技人才和教育资源。我们将充分发挥优势,努力打造中部地区人才高地,为创新发展提供人才和教育支撑,力争为国家突破更多的“卡脖子”技术。开放是湖南发展的短板,也是湖南发展的潜力。所谓短板,因为湖南作为中部内陆省份开放程度相对比较低;所谓潜力,因为现在国家正在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湖南离广东、离粤港澳大湾区都非常近,开放发展潜力巨大。我们将进一步发挥这些优势,积极承接沿海新兴产业布局和转移,不断提升湖南对外开放水平。 四是推进全面小康补短板。重点是打赢脱贫攻坚战,湖南还有83万贫困人口,今年我们将再脱贫60万,到明年全部脱贫。同时我们还要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污染防治攻坚战,扎实做好就业、教育、医疗、饮用水安全等重点领域民生工作,努力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谢谢。 香港经济导报记者:我们注意到湖南的长株潭城市群是战略支点之一,请问湖南如何把握“一带一部”的战略定位,发挥自己的优势和作用,下一步如何继续发力,推进长江经济带建设?谢谢。 许达哲: 谢谢记者的提问。习近平总书记对湖南提出的“东部沿海地区和中西部地区过渡带、长江开放经济带和沿海开放经济带结合部”的战略定位,为湖南发展指明了方向。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和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的大力实施,湖南的区位优势、创新优势、产业优势、生态优势更加凸显。区位优势方面,京广、沪昆两条高铁大动脉在长沙交汇,渝长厦高铁也将贯穿其中,全省高铁通车里程已达公里,高速公路也有公里,均居全国第4位。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不断完善,为湖南开放发展创造了便利条件。创新优势方面,湖南有3所大学跻身“双一流”学校和学科建设,创造了以超级杂交水稻、超级计算机、超高速列车为代表的有世界影响的科研成果。湖南是“惟楚有才”,正大力实施“芙蓉人才”行动计划,着力引进和培育创新团队、创新型企业。产业优势方面,拥有装备制造、农产品加工、材料3个万亿产业,工程机械产业去年主营业务收入超过全国总量的四分之一,4家企业入围年全球工程机械50强,长沙国际工程机械展览会期间,世界上主要的工程机械企业都来到了长沙;轨道交通产业产值规模在全国名列前茅。生态优势方面,森林覆盖率达59.8%,上半年,我省湘西、永州、张家界、常德四个市州进入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国家地表水考核断面水环境质量前30名。我们将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湖南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抢抓中部崛起战略机遇,把握“一带一部”战略定位,努力打造内陆创新开放新高地,推动长江经济带建设发展。 一是加快长株潭城市群一体化发展,把长株潭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好,做强创新品牌、放大集聚效应、统筹产业布局,打造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支撑。 二是狠抓湘南湘西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引进创新型企业和先进制造业企业,壮大龙头企业,培育小巨人企业,促进产业链和价值链从中低端迈向中高端。 三是着力打造秀美富饶的大湖经济区,洞庭湖很大很美,值得大家去看一看。我们将创建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示范区,走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路子。 四是扩大区域协作,依托长江“黄金水道”,实施一批交通基础设施项目,进一步构筑好、完善好综合立体交通走廊。比如,加快推进湘赣边区域合作示范区建设,共同实施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互联互通、政策协调、要素流动,力争取得更多实质性成果。我们将实施“一江一湖四水”系统联治,和兄弟省份共同推进长江经济带生态文明建设,把长江经济带建设好、发展好。谢谢。 人民日报记者:刚才家毫书记提到扶贫的事情。湖南是精准扶贫的首倡地,湘西十八洞村是中国精准扶贫的样板,请问十八洞村有哪些可以推广和分享的经验?还有一个相关的问题,您刚才讲到湖南在年会全部实现脱贫的目标,我们知道现在还有80多万贫困人口,请问湖南将如何实现这80多万人的脱贫。谢谢。 杜家毫: 这个问题提得很好。首先感谢中央各大媒体对十八洞村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