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3月9日讯(周俊刘明军毛德陈星)3月9日,涟源市纪检干部来到七星街镇督查和调研基层“微权力”公示情况,在接下来的几周,涟源市将在11个村(社区)开展村级“微权力”风险防控试点,厘清村(社区)干部权力边界,落实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把“微权力”晒在“阳光”下,装进制度的“笼子”里。 村级组织权力虽小,但直接面对群众、关系民生。在年“雁过拔毛”式腐败问题专项整治中,涟源全市立案查处问题64起,处理村干部人,“微腐败”问题已成为阻碍农村发展的“绊脚石”。去年底,涟源启动了“微权力”风险防控前期工作,由涟源市纪委牵头,会同有关部门共同拟定了权力清单、权力运行流程图,并公开了首轮清单项目32个。同时,出台村级“微权力”风险防控试点方案、责任追究办法等制度,从源头防止腐败发生。 涟源市通过风险防控试点,着力构建“民主自治、权责明确、公开透明、操作规范、简便高效、监督有力”的村级“微权力”运行机制,配套建立了村级“微权力”规范运行机制、村级“微权力”阳光运行机制、村级“微权力”三级监督机制和村级“微权力”追责问责机制。通过对权力清单、规章制度、运行情况等内容的公开,村里的社会事物、工程建设、资金管理怎么运行,哪些要经过村支两委、村民代表大会、村民大会通过,都能一目了然。 涟源:将“微权力”装进制度“笼子”里 3月2日,记者从涟源市村级“微权力”风险防控工作动员培训会上了解到:该市决定在七星街镇、白马镇、涟源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11个村(社区)开展村级“微权力”风险防控试点工作,厘清村(社区)干部权力边界,落实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把“微权力”晒在“阳光”下,装进制度的“笼子”里,从源头防止腐败发生,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工作。据悉,这在全省还是首次。村级组织权力虽小,但直接面对群众、关系民生。如何正确行使“微权力”,关系到党的农村群众基础。同其它地方一样,涟源市的农村基层腐败问题目前已呈量大面广、易发多发的特点:在年“雁过拔毛”式腐败问题专项整治中,涟源市立案查处问题64起,处理村干部人。“微腐败”问题已成为新农村建设的“绊脚石”,农村基层的“大祸害”,党委政府的“心头病”。为“还干部一个清白,给群众一个明白”,涟源作为娄底市纪委规范村级“微权力”试点县市,积极顺应上级要求和现实需求,主动作为,去年底开启了“微权力”风险防控的前期工作:由该市纪委牵头,会同有关部门、试点乡镇开展了一系列的调研考察,共同拟定了权力清单、权力运行流程图,经过多番修订,最终确定首轮公开的清单项目32个。同时出台了涟源市村级“微权力”风险防控试点方案、责任追究办法和相关配套制度。试点工作从今年3月开始,待取得实效并经评估条件成熟后,在全市全面推行。试点任务就是建立一个民主自治、权责明确、公开透明、操作规范、简便高效、监督有力的村级“微权力”运行机制,包括建立村级“微权力”规范运行机制、村级“微权力”阳光运行机制、村级“微权力”三级监督机制和村级“微权力”追责问责机制。主要是村里的社会事物、工程建设、资金管理等怎么运行,哪些要经过村支两委、村民代表大会、村民大会通过,大家能一目了然。如果没有按程序和规矩进行操作,就会按追责办法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真正实行权力清单内容、规章制度、运行程序、运行过程、运行结果“五公开”,真正落实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农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班子强不强,关键看班长。”涟源市委、市纪委负责人强调:与其说推行村级“微权力”风险防控是加强对村干部的监管,不如说是党委政府对村干部的一种关爱和保护,“管”的目的在于“防”,开展村级“微权力”风险防控,既是对村干部个人负责,也是对群众负责,更是对党组织负责、对党的事业负责。(本报记者:刘明军通讯员:刘再丽王万超毛德) 赞赏 长按儿童白癜风有哪些症状北京权威的白癜风医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