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经文化产业:7月24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布《年新闻出版产业分析报告》,分为综述、产业结构分析、产品结构分析、地区结构分析、单位数量及就业人员情况分析、出版传媒集团分析、出版传媒上市公司分析、产业基地(园区)情况分析8部分,汇总了年1月1日至年12月31日的新闻出版产业数据。中经小文摘录了报告的精华,以供参考。 产业总体情况 年,新闻出版业积极贯彻落实中央要求,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努力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不断推进新闻出版业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一步推动新闻出版业转型升级和融合发展,挺拔主业,突出主题出版,持续提高优质出版产品供给,实现了行业的良好发展。 新闻出版产业营业收入超过2.3万亿 全国出版、印刷和发行服务实现营业收入.8亿元,较年增加.9亿元,增长9.0%;利润总额.0亿元,增长7.8%;不包括数字出版的资产总额为.3亿元,增长6.2%;所有者权益(净资产)为.5亿元,增长6.1%。 图:新闻出版产业增长情况 表:主要经济指标 图:新闻出版产业营业收入构成 表:新闻出版产业结构 对外版权输出增速加快,数字出版物出口占出版物出口比重进一步提高。 年,全国共输出版权种,较年增长6.3%,提高4.6个百分点;其中,输出出版物版权种,增长10.7%,提高9.2个百分点,且较引进出版物版权增长速度高出3.2个百分点;电子出版物版权贸易实现大幅顺差,净输出种,增长.5%,输出品种数量为引进品种数量的5.8倍。 全国累计出口图书、报纸、期刊、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和数字出版物.8万美元,增长5.0%,其中数字出版物出口.3万美元,增长29.1%,占全部出口金额的27.7%,提高5.1个百分点。 以各产业类别营业收入增长速度衡量,前3位降序依次为数字出版、出版物进出口和电子出版物出版。 表:各产业类别的增长速度 以各产业类别营业收入增长额和增长贡献率衡量其对全国新闻出版产业增长贡献,前3位降序依次为数字出版、印刷复制和出版物发行;数字出版占全行业营业收入增长额的67.9%,提高7.7个百分点;印刷复制占全行业营业收入增长额的24.0%,降低5.9个百分点;出版物发行占全行业营业收入增长额的9.9%,降低2.5个百分点。 表:各产业类别的增长贡献 产品结构分析 年全国共出版图书、期刊、报纸、音像制品和电子出版物.5亿册(份、盒、张),较年降低6.9%。其中,出版图书90.4亿册(张),增长4.3%,占全部数量的17.6%;期刊27.0亿册,降低6.3%,占5.3%;报纸.1亿份,降低9.3%,占76.1%;音像制品2.2亿盒(张),降低24.8%,占0.4%;电子出版物2.9亿张,增长35.6%,占0.6%。 主题出版、主流媒体传播力影响力进一步彰显,服务大局能力持续提升。 在年度单品种印数排名前10的书籍中,主题出版品种继续占据半壁江山,《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年版)》当年总印数超过万册,《习近平关于严明党的纪律和规矩论述摘编》总印数超过万册,《全面小康热点面对面》总印数超过万册。《时事报告》平均期印数超过万册。《人民日报》《参考消息》和《环球时报》等报纸平均期印数均超过万份,《人民日报》平均期印数稳居综合类报纸第一。 图书出版结构进一步优化,本土原创文学和少儿类图书表现抢眼。 年,出版重印图书23.8万种,增加2.2万种,增长10.3%;重印图书51.2亿册(张),增加5.0亿册(张),增长10.9%;重印图书品种与总印数增速均大幅超过新版图书,反映出常销书所占比重进一步提高。书籍单品种平均印数继续增加。 少儿图书出版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品种4.4万种,增长19.1%,总印数7.8亿册(张),增长40.0%。《平凡的世界》《曹文轩纯美小说·草房子》等8种本土原创文学、少儿类图书当年累计印数均超过万册。 表:图书出版品种变动比较 数字出版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对全行业营业收入增长贡献超三分之二。 数字出版实现营业收入.9亿元,较年增加.0亿元,增长29.9%,占全行业营业收入的24.2%,提高3.9个百分点;对全行业营业收入增长贡献率达67.9%,提高7.7个百分点,增长速度与增长贡献在新闻出版各产业类别中继续位居第一,已成为拉动产业增长“三驾马车”之首。 网络动漫营业收入增长.7%,在线教育营业收入增长39.4%,势头迅猛,增长速度在数字出版所属各类别中名列前茅。 图:数字出版营业收入增长情况 报刊出版仍面临严峻挑战,报纸出版主要经济指标降幅趋缓。 与年相比,期刊出版总印数降低6.3%,总印张降低9.4%;报纸出版总印数降低9.3%,总印张降低18.5%;平均期印数超过百万册(份)的期刊和报纸分别减少3种和1种,平均期印数前10位的报刊总印数继续整体下降。但市场定位和读者对象更为明确的专业类、读者对象类报纸,总印数降幅分别为3.6%和1.0%,低于整体降幅5.7个百分点和8.3个百分点,反映出报纸出版供给侧的专业化、细分化改革成效初显。 报纸出版主要经济指标下滑速度趋缓。报纸出版营业收入降低7.6%,较年收窄2.7个百分点;利润总额降低15.7%,收窄37.5个百分点。43家报业集团主营业务收入降低2.5%,收窄4.4个百分点;受益于投资收益与补贴收入等大幅增加,利润总额止跌回升,增长59.4%,提高.5个百分点;营业利润出现亏损的报业集团29家,减少2家。 图:报纸总印数、总印张与营业收入变动情况 数字阅读与纸书阅读此长彼长,“听书”正在成为新兴阅读方式。 年我国各媒介综合阅读率为79.9%,较年略有提高。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为68.2%,提高4.2个百分点;成年国民手机阅读率为66.1%,提高6.1个百分点。国民图书阅读率为58.8%,提高0.4个百分点;未成年人图书阅读率为85.0%,提高3.9个百分点。国民听书率达到17.0%,“听书”正成为国民新兴阅读的重要方式之一。 地区结构分析 地区规模分布仍不平衡,总体经济规模综合评价前10位地区营业收入占到全国的74.6%,与年基本持平;东部地区省份继续占据前7位,但北京被山东、浙江和江苏超越。地区发展先发优势显现,增速前10位地区中,东部地区省份增加3席;增长贡献排名前10位地区中,东部地区省份增加1席。 各地区总体经济规模综合评价 选取营业收入、增加值、总产出、资产总额、所有者权益(净资产)、利润总额和纳税总额7项经济规模指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新闻出版业(未包括数字出版)的总体经济规模进行综合评价。 广东、山东、浙江、江苏、北京、上海、河北、安徽、福建和四川依次位居全国前10位。其中,前7位均属于东部地区。与年相比,四川跻身前十,江西退出前十;前10位中山东排名上升,北京排名下降。 表:总体经济规模综合评价前10位的地区 增长速度前10位的地区 以各地区新闻出版全行业营业收入增长速度衡量,前10位降序依次为安徽、四川、广西、山东、天津、河北、新疆、西藏、浙江和福建。其中,东部地区省份(直辖市)5个,中部地区省份1个,西部地区省份(自治区)4个;安徽和四川营业收入实现两位数增长。 与年相比,东部地区省份增加3个,中部地区省份减少2个,西部地区省份减少1个;实现两位数增长的地区减少4个。 图:增长速度前10位的地区 单位数量及就业人员情况分析 企业法人单位数量继续增加,在全行业营业收入、资产总额和利润总额中所占比重继续提高;个体经营户数量与占比继续下降。在印刷复制企业和出版物发行企业中,国有全资企业营业收入、资产总额、利润总额所占比重继续降低,民营企业所占比重继续提高。 全国共有新闻出版单位30.5万家 年,全国共有新闻出版单位30.5万家,较年降低3.0%。其中,法人单位15.2万家,增长1.5%,占单位总数的49.9%,提高2.2个百分点;非法人单位0.9万家,降低1.4%,占2.8%,提高0.1个百分点;个体经营户14.4万家,降低7.3%,占47.3%,减少2.2个百分点。 图:新闻出版单位类型构成 表:新闻出版单位数量与构成 民营企业占比继续提高,社会资本参与出版经营活动更趋活跃。 年,民营企业共有12.7万家,增长2.8%;占新闻出版企业法人单位数量的85.0%,提高1.0个百分点。 在印刷复制企业中,民营企业营业收入占全部营业收入的89.5%,较年提高0.9个百分点;资产总额占89.3%,提高0.9个百分点;利润总额占90.3%,提高0.7个百分点。 在出版物发行企业中,民营企业营业收入占68.3%,提高0.7个百分点;资产总额占66.7%,提高1.0个百分点;利润总额占68.0%,提高0.6个百分点。 全国新闻出版业直接就业人数为.9万人 年,全国新闻出版业直接就业人数为.9万人(不包含数字出版、版权贸易与服务、行业服务与其他新闻出版业务单位就业人员),较年增长1.3%;其中男性.3万人,女性.6万人,分别占全行业直接就业人数的54.3%和45.7%,男女比例基本平衡。 出版传媒集团分析 截至年年底,全国共有经国务院新闻出版行政管理部门或省级新闻出版行政管理部门批准的出版传媒集团家,其中图书出版集团40家、报刊出版集团47家、发行集团27家、印刷集团12家。 百亿级出版传媒集团集群基本形成,产业规模化集约化程度加深。 全国家图书出版、报刊出版、发行和印刷集团共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亿元,较年增加.3亿元,增长15.8%;拥有资产总额.5亿元,增加.4亿元,增长8.7%;实现利润总额.6亿元,增加49.4亿元,增长20.0%。 家图书出版集团、报刊出版集团和发行集团主营业务收入占全国书报刊出版和出版物发行主营业务收入的74.5%,提高6.9个百分点;拥有资产总额占全国出版发行全行业资产总额的84.0%,提高2.7个百分点;实现利润总额占全国出版发行全行业利润总额的62.6%,提高7.9个百分点。 共有16家集团资产总额超过百亿元,其中江苏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安徽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江西省出版集团公司、湖南出版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浙江出版联合集团有限公司和安徽新华发行(集团)控股有限公司等6家集团资产总额、主营业务收入和所有者权益均超过百亿元,“三百亿”集团阵营增加2家;湖北长江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和河北出版传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等2家集团资产总额、主营业务收入均超过百亿元。 出版传媒上市公司分析 截至年12月31日,中国内地在境内外上市的出版传媒公司共计37家。其中,出版公司11家,报业公司7家,发行公司6家,印刷公司10家,新媒体公司3家。其中在中国内地上市33家,在中国香港上市4家。 上市公司主业挺拔,产出利润快速增长。 年,33家在中国内地上市的出版传媒公司共实现营业收入.9亿元,增加.1亿元,增长20.7%;实现利润总额.6亿元,增加36.7亿元,增长27.4%;拥有资产总额.4亿元,增加.8亿元,增长26.5%。 江苏凤凰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中南出版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和中文天地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等3家公司资产总额、营业收入和所有者权益均超过百亿元,共同组成“三百亿”公司阵营;中原大地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安徽新华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和北京掌趣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资产总额首次超过百亿元,“百亿”公司达到11家,占出版传媒上市公司总数的三分之一。 出版公司主业挺拔,出版、发行、印刷继续保持核心主业地位。全部10家出版公司的出版、发行、印刷业务收入在营业收入中所占比重平均为61.0%,其中,7家公司占比超过三分之二。 数字出版、在线教育、新媒体、游戏娱乐、影视文化、大数据等新业态、新领域布局进一步广泛,媒体融合和跨界融合趋势明显,发展势头良好。 在中国内地上市的33家出版传媒公司股市总市值共计.2亿元。 以年12月31日收盘价计算,在中国内地上市的33家出版传媒公司股市总市值共计.2亿元,较年同期减少.8亿元,降低16.2%。 各类出版传媒上市公司的股市总市值规模,降序依次为出版公司、印刷公司、发行公司、报业公司和新媒体公司。总市值平均规模降序依次为新媒体公司、发行公司、报业公司、出版公司和印刷公司。 表:在中国内地上市的出版传媒公司股市总市值 产业基地(园区)情况分析 新闻出版产业基地(园区)规模进一步壮大,集聚效应进一步显现。 年,30家国家新闻出版产业基地(园区)共实现营业收入.2亿元,拥有资产总额.5亿元;其中14家国家数字出版基地(园区)营业收入较年增长17.4%,资产总额增长36.6%。 7家基地(园区)营业收入和资产总额均超过百亿元,其中6家为数字出版产业基地(园区),新增广东国家网络游戏动漫产业发展基地和西安国家数字出版基地2家。上海张江国家数字出版基地营业收入突破亿元。 您可能感兴趣的是 ●非遗保护"伤不起" ●晒账:中央这些文化类专项资金分给你的家乡多少钱? ●中央文改办主任:如何实现"十三五"文化发展改革目标? 来源:中经文化产业 编辑:张晶雪 赞赏 长按白殿疯去哪家医院好治疗白癜风的专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