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12月18日,第五届”地方教育制度创新奖“颁奖典礼在北京隆重举行。两年一届的创新奖从多个案例中评出优胜奖10个,优秀奖10个。那么这些地方有何举措,为什么能脱颖而出呢?教育思想网将陆续推出案例展示。 湖南省:教师公费定向培养,全面提升农村教育质量 创新背景 湖南是一个农业大省,也是一个教育大省,约60%以上的小学、幼儿园分布在农村特别是边远山区。农村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高,培养补充困难,这一直是困扰湖南省基础教育发展的瓶颈问题。年3月,湖南省教育厅对全省中小学教师培养工作进行了大规模的调研,报告认为,农村教师问题追根溯源是其职前培养存在问题。职前培养方面的问题主要是师范生生源质量普遍下降,特别是专科,因小学教师待遇低,优秀生源吸引不了,培养小学教师的师专,录取线有的低至多分。报告建议改革师范教育招生录取办法,实行新的定向培养模式,市州报计划推荐生源,省里定向培养学校单独招生并面试,学生就读期间学杂费全免并补助一定的生活费,但毕业后需到农村学校工作5年以上。为解决这一问题,年6月17日,湖南省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教师培养工作的意见》,决定湖南将从6年起,启动农村小学教师专项培养计划,省财政按每生每年元的标准设立专项资金,免学杂费补助在原标准的基础上每生提高0元。 年,习近平总书记到湖南湘西调研,提出“精准扶贫”的思想后,湖南深入研究,迅速决断,瞄准乡村教师队伍这一最薄弱、也是最根本的领域,通过采取超常规政策举措,精准发力,进一步加大公费定向师范生培养规模和力度,多类型、全方位、全覆盖培养优秀乡村教师,年至今,湖南省加大力度定向培养农村教师取得较好成效,从根本上解决农村教育“太弱”的问题。 具体措施 1.公费定向师范生的精准培养 6年,湖南在全省38个国贫、省贫县首批定向招生6人。年7月,其中的人顺利毕业,全部如约到乡村小学任教。年全省招生计划达人,各级财政安排的专项经费已达7.76亿元。到年,公费定向培养师范毕业生成为湖南省义务教育阶段乡村教师补充的主渠道。 经过10年的探索,特别是年以来,湖南创造了公费定向师范生培养“一二三四五”的“湖南模式”。 一个目标:大规模为乡村学校培养优秀教师,通过为农村小学、幼儿园公费定向培养补充高素质教师,逐步解决农村特别是偏远地区学校教师招不到、派不进、留不住、教师资源配置严重失衡等问题,推动城乡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 两级培养:湖南省基本形成了以湖南省级为主,省市两级财政共同提供培养经费的培养格局。省级面向全省培养本科层次农村小学教师、专科层次农村幼儿园教师,市州面向本区域培养专科层次农村小学、幼儿园教师。 年,湖南省又新增了农村初中教师、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课教师、特殊教育教师和本科层次幼儿园教师四个培养类型。 三种学制:现已形成了初中起点五年制专科、初中起点六年制本科(2+4培养模式)、高中(中职)起点四年制本科三种学制。 四类计划:按照生源和就业去向,湖南省逐步形成了“县来县去”、“县来乡去”、“乡来乡去”、“乡来点去”四类招生计划。一是“县来县去”的普通招生计划,按照“从县(市、区)招生、回县(市、区)就业”的原则,以县(市、区)为单位统一确定招生来源计划,学生毕业后回所定向的县(市、区)以下农村小学、幼儿园任教。二是“县来乡去”的定向到乡镇任教招生计划,按照“从县(市、区)招生、回乡(镇)就业”的原则,以县(市、区)为单位统一确定招生来源计划,学生毕业后回所定向的乡(镇)小学、幼儿园任教。三是“乡来乡去”的定向到民族乡招生计划,按照“从乡招生、回乡就业”的原则,以民族乡为单位统一确定招生来源计划,学生毕业后回所定向的民族乡小学、幼儿园任教。四是“乡来点去”的定向到教学点招生计划,按照“从乡(镇)招生、回乡(镇)教学点就业”的原则,以乡镇为单位统一确定招生来源计划,学生毕业后回所定向的教学点任教。 五个保障:在培养基地、培养经费、课程和教材、管理制度、就业政策方面形成了有效的保障机制。 2.培养过程突出师范技能 为了保证质量,湖南省明确规定,各培养学校必须按规定开设教师教育课程,并开足课时;要按课改要求,加强教师职业道德、现代教育技术、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研究等方面的教学;要加强教育实践和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实习实践专科不得少于6周,本科不得少于8周,实习成绩不合格的不能毕业。为此,湖南省确定了近所知名中小学和优质幼儿园作为公费定向师范生实习实训基地,统一组织学生开展教育实习。 此外,湖南省在公费定向培养基地校普遍推行卓越教师培养模式,还成立省级教师教育教材建设委员会,组织专家编写各学科教学大纲,公开出版全套共64本教材,为保证培养质量提供了坚实基础。 实施效果 6年-年,湖南省共招收各类农村小学、幼儿园教师公费定向师范生2.8万余人,已毕业余人,除极个别特殊情况外,99%已补充到农村学校任教。全省23所培养基地校也都突出师范技能培养,严格保证人才质量。据湖南省教育厅对年-年毕业的名公费定向师范生的调查,已有人受到县级以上奖励,占91%;人已成为所在学校校级或中层管理骨干。这些优秀的毕业生为农村学校培养补充了一大批素质较高的年轻师资,也为农村学校带来了生机和活力。这些成效对于推进教师教育改革,改善农村教师结构,提升农村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也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与高度赞誉。年9月,湖南省公费定向培养师范生的经验在全国免费师范生教育经验交流会上得到推广;年6月,公费定向培养师范生的做法在教育部落实《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年-年)》专题研究班上,对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主要经验进行了大会交流。 制度创新 6年湖南省在全国率先启动实施了农村小学教师定向培养专项计划。湖南乡村教师队伍已发生巨大变化,乡村教育教学质量得到质的飞跃。该战略性政策吸引大量优秀人才到农村尤其是偏远贫困地区安心从教。这些学生绝大部分是从初中毕业生中择优录取,生源优良,经过4—6年系统的师范教育,专业情意深,专业思想牢,专业素养高,许多毕业生一到乡村学校,很快成为了教育教学骨干,深受基层学校、教育行政部门特别是广大学生及家长的欢迎,如新晃县教育局长曾感慨,公费师范生“个顶个管用,可留得住,可以放心用”。这些师范生成为了湖南省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的生力军,也成为了农村基础教育未来的骨干和希望所在,对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和现实作用。 年湖南在农村教师定向培养的基础上,省政府出台了《湖南省乡村教师支持计划(-)》,提出加大公费定向师范生培养和拓展乡村教师补充渠道,并提出通过调整定向师范生招生政策和教师招聘办法,逐步实现男女教师比例相对均衡,满足学生健康成长的需求。 获奖理由 湖南省作为一个农业大省,年GDP总量在全国排名第九,在全国经济实力并不靠前的前提下,省级党委、政府持续十年大力投入农村教育特别是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的改善,力度之大,时间之长,针对性强,覆盖面广,体现并落实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精准扶贫”的战略思想。此外,农村定向培养计划体现了灵活多样的招生方式和培养模式,“县来县去”、“县来乡去”、“乡来乡去”、“乡来点去”等四种招生计划确保招生培养与乡村教师岗位需求“零距离”对接,实现了真正意义的“下得去、留得住”,真正解决了湖南农村基础教育发展的最大瓶颈问题,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同时湖南省教育厅还将乡村教师公费定向培养与贫困家庭脱贫相结合,既给农村贫困学生公费读书机会,又保障就业工作,真正实现了“上学一人、就业一个、脱贫一家”,实现“终生扶贫”。实施10年来,近4万户农村家庭稳定,脱贫有望。 21世纪教育研究院旗下自媒体 读者交流 投稿及合作 赞赏 长按向我转账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iOS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转账支持。 今年白癜风最新治疗方法最好白癜风医院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hunanzxsheng.com/hnsh/10234.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