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 考察朱熹园谈文化自信: “没有中华五千年文明, 哪有我们今天的成功道路。” 近期,由上海师大钟翀教授承担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国家图书馆藏山川名胜舆图整理与研究”即将推出重要前期成果——十卷本大型图录书《中国国家图书馆藏山川名胜舆图集成》,该书由李孝聪(上海师大特聘教授)、钟翀等主编,并在上海书画出版社出版,这一成果也是上海师大“光启臻选”系列著作之一。 该图集为国图所藏山川名胜舆图的汇编,将完整收录该馆藏代表性山川名胜舆图70余种、近幅,此类舆图的创作年代自明至民国时期,跨时近年。全书卷帙浩繁,分川图、山图、名胜图三大部分,涵盖我国各地的名山大川与传统名胜,是研究我国古代舆图、历史地理、绘画、疆域的第一手资料。此书拟采用大开本全彩精印高清图像,并通过详明的著录与解题,完整呈现此类古地图所富集的文献资料原貌。 该图集对于全面收集、系统整理、深入研究相关地图资料,具有填补我国古地图的研究空白、完整构建中国历史地图学理论体系的重大意义。不仅可为今后我国历史地图学研究提供一类基础文献,而且由于此类传统舆图所展现的史料的独立性与关联性,也将为其在地理、考古、艺术、建筑等相关领域的研究中取得不同于以往的突破与创新创造良好的条件。此类舆图历史文化内涵丰富、创作背景各异、信息量巨大,直观反映了我国五千年农耕文化与大好河山,有助于深入发掘、充实中华古地图文献资料宝库,对促进我国地图文化产业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也具有潜在的经济与社会效应。在推动“一带一路”建设、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的生态文明理念的当代中国,其文献价值与学术价值尤为凸显,具有重大的理论与现实研究意义,非常值得我们开展针对此类传统特色文献的收集、整理与深入研究。 钟翀教授 上海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副所长 历史地理学科带头人及博士生导师 上海师范大学“中国城市地图研究中心” “中国城市历史形态学工作坊”负责人 研究领域为历史人文地理,主要方向为历史地图学、聚落历史地理与历史城市地理、区域历史地理,近年专注于古地图与近代地图、城市历史形态学、东南地区社会文化史地等领域的研究,并在古地图研究、聚落调查与空间分析、计算机制图与手工制图、中日史地研究与交流等方向上形成一定特色。先后承担国家社科重大项目子项目“日本所绘中国近代城市地图集成与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日军测制中国城镇聚落地图整理与研究”,并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于早期近代城市地图的我国城郭都市空间结构复原及比较形态学研究”及教育部青年人文社科、上海市哲社基金、浦江人才计划等科研项目。已出版专著《北江盆地——宗族、聚落的形态与发生史研究》、编著与译作有《旧城胜景——日绘近代中国都市鸟瞰地图》(含增订版)、《温州古旧地图集》、《上海城市地图集成》(与孙逊合编)、《上海老地图(城市印记珍藏版)》、《敦煌民族语言》)及古籍点校本《诸蕃志》等10种,论文及各类译文、随笔等70余篇。 下面,请和我们一起 打破时间空间的壁垒 解开历史的尘封 饱览几百年前的 长江、黄河、三山五岳、园林名胜 领略千里江山图景 01 长江名胜图 黄鹤西楼月,长江万里情 春风三十度,空忆武昌城 送尔难为别,衔杯惜未倾 湖连张乐地,山逐泛舟行 作者:(清)冯世基绘 年代:清同治六年(年) 类型:彩色绘本 载体形态:一幅 尺寸:纵25厘米,横厘米 索书号:22/.3/ 本图为一幅描绘长江中下游沿江胜迹景观的长卷。 全图沿长江水路自西向东依次展开,绘制范围西起湖北石首,东抵江苏江阴,分为两大段。第一段描绘长江中游的下荆江河段,即湖北石首至岳州府仙姑港对岸的荆河口水域;荆江图后为第二段,所绘长江水域自湖南湘潭起,先绘湘江沿流,至临湘县城附近合长江后,自西向东,沿程绘出嘉鱼、武昌、黄州、九江、彭泽、安庆、铜陵、芜湖、南京、仪征、镇江。最后只靖江县城和江阴县城而收尾。 整幅长卷着色清新淡雅,常以淡绿色表现山形,粉红色施以林木,采用山水形象画法,配以平立面符号,不仅形象地表现了长江两岸的名胜与地物,而且细致描绘了长江的水道状况,有助于今人研究长江水域景观演进与航道变迁,可为今日长江自然与文化遗产的保护提供历史借鉴。 02 黄河全图 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 徘徊六合无相知,飘若浮云且西去 作者:(清)张鹏翮编 年代:清康熙年间 类型:纸本彩绘 载体形态:一册 尺寸:每页纵28厘米,横17厘米 索书号:21/./ 本图采用传统形象画法,绘出黄河自星宿海至安东县(今涟水县)大通口入海之全过程,反映了清康熙年间治河名臣张鹏翮遵皇帝旨授方略治理黄河的情况。 《黄河全图》并非上北下南绘制,而是以黄河为中心,从黄河源头星宿海开始,河出昆仑山,绕过西宁州,一路奔流,图中黄河着土黄色,其他河流为青色;沿途山岭采用形象绘法,或俊秀或雄伟,形态各异;府州县按照形状绘制了城池轮廓;桥、寺庙、塔、关隘等都按照实际形状绘制,并标注了河流、城池、山峰、关隘的名称,以及各河流的源头及去处。从河南武陟县开始,图中详细绘制了黄河两侧的治水工程包括拦黄坝、引河、挑水坝,最初是一侧有拦黄坝,然后是两侧,从开封开始,黄河两侧的拦黄坝密集起来,或多层或成网状,甚至开封城周围都有一圈坝。清口旁边则是康熙亲身指授钉桩修建的御坝,御坝逼黄河大流直趋陶庄引河,循北岸而行,解决了黄河倒灌的问题。图后所附《黄河图总说》,介绍了黄河的特点“黄河源远、流疾、其势屈曲而多沙”,黄河水患的原因“其流散漫,水缓沙停,下流或淤,上流日益奔溃矣”,淮河走势及与黄河的关系、造成水患的原因,然后记述了经皇帝旨授方略后,治河的一系列方案。 此图绘制精美,内容详细,图文对照,是研究黄淮治理、运河疏浚的非常重要的参考资料。 03 运河全图 万艘龙舸绿丝间,载到扬州尽不还 应是天教开汴水,一千余里地无山 作者:不详年代:清光绪年间 类型:彩绘绢本载体 形态:一幅 尺寸:纵28厘米,横厘米 比例尺:未注 比例索书号:/./ 本图采用形象画法绘出山东省境内运河及沿岸河流、湖泊等,并用文字标注河流湖泊与运河之关系,及省内运河各级管理单位的管理范围。 图中绘制了与运河相交的河流、湖泊,并用文字描述各水系的来源及与运河的关系。图中黄河着土黄色,不过仍标注为“大清河”,其他河流湖泊用青绿色,黄运交汇处以南的运河用青绿色描绘,以北的运河用黄色标绘,表现了黄河穿运,灌入运河的情形。另外运河沿线城池、山脉、村庄、寺庙也一一采用形象绘法绘制并标注名称。 04 西湖胜景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作者:佚名绘年代:约民国初年 类型:彩色绘本 载体形态:一幅分切四轴 尺寸:纵厘米,横厘米 比例尺:未注 比例索书号:.01/.2/ 西湖,因独特的湖山风景和厚重的人文气质,被历代文人青睐。唐宋以来,无数文人墨客在此驻足,寄情山水,吟诗作画。清代的杭州城,经济富庶,文化繁荣。随着康熙、乾隆皇帝数次南巡,西湖增加了许多与帝王有关的人文景观。同时,帝王南巡也赋予了西湖胜景浓重的政治含义。于是,皇家御用画师、官宦名臣聚焦西湖,修湖志、写诗词、作书画。这些作品不但记录的西湖山水,还歌颂了治世繁华。当然还有一类就是具有实用功能的名胜地图和游览说明。清代西湖名胜地图多与描绘盛世景观为主,且数量众多。 中国的舆图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并独立发展形成欧洲之外又一重要古地图学统。古代舆图的创作、传承和传播反映了中华民族在地图学领域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自上世纪七十年代以来西汉马王堆《地形图》、天水放马滩地图等古舆图的考古发现,直至近年聚焦于《丝路山水地图》的学术论争,多种古舆图的发现、研究,构成世界汉学界的一大风景,并多次成为引人瞩目的研究热点。 供稿:社科处、人文学院 编辑:新闻中心 往期推荐 ●官宣!上海师范大学年硕士研究生复试办法 ●上海师大为基础教育再“添丁”办家门口的好学校 ●春日限定!这款上海师大软萌小丸子已上线 ●权威发布!上海师大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线 ?点个赞和在看,和上海师大一起加油!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hunanzxsheng.com/hnsh/13407.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