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说中的中国古地图起源较早,在四千年以前就已经在使用了。在大约公元前21世纪的夏朝,有一《河伯献图》的神话故事,说的是大禹治水时,河神河伯献一青石于大禹,上有治水用的地图,大禹用以指挥治水,终于成功。此传说表明地图早已在民间流传。 这幅图是《山海经里》的神奇地图,从这了我们可以看出当时的人们已经具有了和现如今相似的地理意识,地图整体形状已经有了现在的影子。图中我们可以看出古人基本的天圆地方的观念。 至今为止,有确切的地图实物证明,是公元前年西汉时期,当时中国的地图就已经编制得十分精美。年冬天,中国考古学工作者在湖南长沙马王堆进行古墓发掘,其中在马王堆的三号汉墓中发掘出三幅绘在帛上的地图,这三幅地图各是一幅地形图、驻军图与城邑图。这三幅地图的出现,给中国的地图史提供了最早的宝贵实物资料。由于三幅地图出于西汉文帝12年(公元年)下葬的马王堆三号墓中,因此其制作年代距今已有多年,是我国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制作的地图,也是三幅当今世界上无比珍贵的中国古地图。 长沙国南部驻军地图 马王堆防区图 马王堆城邑图 中国不仅有最早编制的地图,而且还创建了编图的一套理论,这就是裴秀的“制图六体说”。裴秀:字秀彦,河东闻喜(今山西闻喜)人,出生于公元年,死于公元年,终年48岁。自幼好学,才华显著。年轻时在魏、晋朝做官,34岁便开始创立我国最早的地图编制理论“制图六体”: 分率:用来区别地域面积大小的比例尺 准望:用来确定彼此间方位的方向 道里:用来确定人行道路的里程 高下:高低起伏 方斜:斜正 迂直:迂回曲直 郑和航海图 在明朝的众多地图中,《郑和航海图》就是其中一幅具有重大影响的航海图。郑和七次航海,是我国航海史上的伟大创举,在世界上也是一次罕见的大举,从公元年到年,前后近30年访问了亚洲、非洲等30余国,对促进我国与世界的交往,对政治、经济和文化均有极大的作用。这其中据郑和航海经历编成的航海图,是我国地图学史上的一大创作,更是一部专为指导航海用的地图。其表示内容、表示方法与编制方法上有其独特之处: 1.从方便使用出发,从起点开始至终点,图幅呈一字排列展开的连续拼接。 2.采用“对景图”的画法,绘制山形形象与有方位意义的地物,可把图与实地一一对景,尽快判断出自己所处的位置。 3.绘出平潮时的浅沙、礁石和港口、海岛等航海用的地物要素与居民地、山地等。 明代坤舆万国全图 大明混一图 清代的实测地图《皇舆全览图》及其测绘,今山东东部地区 到了清代康熙年间,西方科学制图法的传入,使康熙帝认识到我国地图的粗略、模糊,需借鉴科学技术实测后绘制,于是组织一次全国大地测量,以天文观测为基础,开展三角测量法进而测图。公元年开始测制,历经10年,完成了《皇舆全览图》的编制,这是我国第一部实测的地图。全图按省分幅,共计41幅。其特点: 1.采用了伪圆柱投影,以经纬度制图法绘制。 2.以汉、满文共注地名,其中满文用以边疆,汉文用以内地。 3.第一次实测了台湾省地图。 除了制图术外,在尺度丈量上的全国统一,实地测量地球的子午线弧长等,都给清代地图制图充实了依据,提高了制图质量。 江苏白癜风医院白癜风口服什么药品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hunanzxsheng.com/hnxx/7427.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