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内参导读:年10月1日,央视国际频道开播,徐俐作为首档节目《中国新闻》的首位主播在央视亮相。

徐俐字字珠玑,简洁干练的新闻播报风格多年来赢得了广大海内外观众的喜爱,这也使她成为央视四套和《中国新闻》的标志性人物。如今,她即将离开工作了25年的《中国新闻》主播岗位。

整理自:CCTV4、百度百科、播音主持艺术网

文/徐俐

今天,是我在《中国新闻》的最后一个播出日。

从决定的那天起我就在想,最后一个播出日我会怎样?我会如何播?我会如何向观众说最后一声“谢谢收看”?我会有情绪波动么?也许不会,也许会吧。毕竟,我坐在《中国新闻》主播台上已经二十五年了。

领导不解:播得多好!为什么呢?

是我自己的一种选择。纵然是好,也可以选择结束呀!

当然会很舍不得。

有人说我与《中国新闻》彼此成就。年《中国新闻》以让世界了解中国为使命,通过卫星开始向全球播出。十月一日开播的那天,我坐在主播台上向全球观众说:观众朋友大家好!欢迎收看中国中央电视台新闻节目。那是中国通过卫星进行对外电视传播的开始,神圣感不言而喻。

那时就叫“中国中央电视台新闻”,叫《中国新闻》是后来的事,至于开场先说那句“全球新闻,中国播报”更是后来的事。

(~年《中国新闻》栏目片头集锦)

那时杨伟光台长特别把我从湖南调到了北京。9月19日到达北京,十月一日开始向全球播出,我的人生因此迥然不同。

从一开始《中国新闻》就很特别,这个特别是我们团队的每一个人共同努力铸就的。节目的编辑理念,报道的角度和方式在当时的中国具有鲜明的先锋色彩,使得节目一出世就受到极大   

我的语言节奏在加快,实际上最早只是在向正常的说话速度靠拢;我还配合语气的处理,按照生活中说话的特点,自然加大了对一些重音的强调。光这两个方面,就已经与众不同了。关键问题是,我这样处理之后,非常贴合新闻内容,从现场声过渡到我的声音,衔接非常自然,我和内容融为了一体。   

  

在我的播报当中,其实最不可忽视的还是语气的转变,即我究竟以一种什么样的态度来播报。是念稿人,是对新闻有理解的传达者,还是掌控新闻的主播?有什么样的心理依据就决定采用什么样的语气,依据至关重要。   

  

就生活环境而言,海外观众当然习惯新闻主播,习惯有个性的新闻主播,因此他们才反感我们的千篇一律。这个思路的厘清,使我意识到,徐俐对新闻怎么理解就怎么处理吧,徐俐是新闻主播。于是,就出现了后来人们形容的磅礴大气、驾驭感强、生气勃勃,又不乏个人情感投入的所谓徐俐的播报风格。 

  

这种风格产生的影响和争议是我始料未及的。

赞赏









































皮肤病治疗医院哪家好
白巅疯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hunanzxsheng.com/hnxx/7863.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