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随着北方城市逐渐开始集体供暖,室内的北方人终于告别臃肿的冬天打扮,潇洒地穿着秋裤坐在电脑前,灵敏的手指敲击在键盘上,嘴里可能还咬着冰棍,宣告一个舒适的冬季,而南方人则躲在他们的房子里,用身体的每一部分感受冬天最真挚的寒意,有人打趣说:转眼间,又到了北方人得瑟,南方人哆嗦的时间了!为何南方不能和北方一样供暖,这其中的原因,你想过吗? 有媒体指出,中国的供暖分界线是“时代错误”,果真如此吗? 北方集中供暖的起源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之后,跟其他很多方面一样,冬天集中供暖的制度也是从苏联学过来的。苏联的领土地处高纬度,对于采暖自然有一套,但搬到中国之后,他们的方法也遭遇了一个盲区:这帮人不知道中国南方的冬天是什么样子。 按照苏联人的算法,室外温度5摄氏度以下定义为冬天。因此,只有累年日平均气温稳定低于或等于5℃的日数大于或等于90天被界定为集中供暖的地区,主要包括华北、东北、西北等地区。于是,按照这一标准,中国的供暖线就划定出来了,即“秦岭-淮河”一线。 从此以后,这一线以北的地方,到了冬天就有暖气享用,此线以南的地方则在寒冷中度过整个冬天。 湿冷就不冷吗? 苏联人没有考虑到的最大问题是南方的湿度。 中国南方潮湿多雨,尤其是长江流域的城市,水汽充足,空气湿度足以让人凌空洗澡,而在冬天,北边的冷空气(主要是西伯利亚)带来寒冷,东边和南边的洋流又送来潮湿,冷湿结合,南方人无处可躲,此种气候不仅让人非常难受,还更容易引发关节疾病。 再看气温统计数据,南方的冬天其实不见得比北方“温暖”。气象学普遍认为湿度每增加10%,人体感受到的温度则降低1摄氏度。以上海为例,1月、2月是上海全年最冷的季节,平均气温为3-5摄氏度,气温小于-5摄氏度的天数约为4-5天。但是上海冬季湿度较大,一般在60%左右,而北方地区平均湿度为20%左右,上海比北方地区湿度高了40%;按照湿度对温度的影响可推算得知,上海的“温度”实际是1度到-1度左右,而这一温度下,北方地区已经实行了集中供暖,将室内温度提高到标准温度16-18度。 能源供应不足? 一直以来,南方不实行集体供暖的一个理由是能耗过高。 但是,这种能耗过高一直都是按照北方这种烧煤炭的模式计算的,实际上,技术发展的今天,煤炭早就不是唯一的热源,地热、太阳能都是可以因地制宜的模式,其能源也更加清洁和便宜,而且不会复制北方的“雾霾天”。 而另一点是,北方供暖模式是按照“社会主义特色”建成的,吃集体的“大锅饭”,某一户不交钱,冬天一样有暖气,某一户房子闲置,冬天一样有暖气,某一户长期外出,整个冬天24小时都会有暖气,这样的设计,不是浪费是什么呢? 开发商的难题 或许这才是最实际的问题,如果南方要实行供暖,现在的房子必然要进行大面积大规模的改造,因为从上个世纪到这个世纪,南方的楼盘建设就没考虑过供暖这个问题。一旦改革推进,这笔钱谁来出?政府还是开发商,最后是不是要摊到户主头上? 而户主各怀心思,有些人抗冻,一定会跳出来说,我冬天可以不要暖气,我不出这笔钱,其他人怎么办? 说到底,集体供暖是大工程,尤其是牵涉到这么多人,这么大面积的国土,需要非常高的成本投入,如果无人买单,开发商不肯完善服务,交给人民自筹自办,那么集团供暖这件事,大概永远都是妄想。 编辑:蓝瑟资料:南方周末、凤凰新闻 赞赏 长按治疗白癜风最好方法北京哪家治疗白癜风医院最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