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广电独家」林沛 就在本次采访前夕,杨程刚在一天内跟了7场——稿子现场写完,之后再用4G包将画面直接回传并编辑。这是常态,“我们都是这样的。” 采访过程中,杨程总会自觉不自觉地绕回他喜欢的击剑话题。 “不是看上去只要简单的步伐,其实运动量特别大,面罩一摘头发全湿了。”“要想各种招,像下围棋一样,出第一剑要想第二剑、第三剑,要谋全局。”说到兴奋处,这位热情的长沙小伙子不忘邀请记者,“要是你今天不走,我本准备下班了带你去击剑。” 在西南大学读本科期间,班上有25个湖南人、25个山东人,而一米八多的杨程常常被看作后者——或许是为了更像家乡人,他格外喜欢被赞“瘦”,因此认定自己“搞击剑主要是想减肥”。 更多时候,这是工作之余的精神放松。“上班的时候要全神贯注于领导讲的每句话,想他的重点是什么;想每篇稿子要什么结构,想哪些需要报哪些不需要报。” 年,这位来自湖南广播电视台新闻中心的记者共完成发稿余条,播出时长约分钟;到年,这个数字锐增至条与分41秒。除了重大政治报道、专题新闻与大型活动等“标配”,年至今,杨程还负责湖南省长许达哲在《湖南新闻联播》的日常报道。 “在日常时政报道过程中经常出现‘连轴转’的情况,一天出席四五个活动亦是常态。但通过积极协调,前后方有效衔接,未出现一起播出事故,确保了省长报道的时效性、准确性。”杨程年的工作总结言简意赅。而实际工作中,最忙的时候,他每天跟十几个活动。就在本次采访前夕,杨程刚在一天内跟了7场——稿子现场写完,之后再用4G包将画面直接回传并编辑。 这是常态,“我们都是这样的。” ▍一个电视新闻人的日常 年全国两会报道中,一条报道团队合照的朋友圈被杨程命名为“饭堂采访天团”。 在人大湖南代表团驻地京西宾馆,每到吃饭时间,饭堂里就全部是摄像机。杨程告诉「广电独家」,“因为我有证件能早点进去,进去以后会立马告诉后面来的同事,哪些代表在吃饭,可以拍什么内容,在他们来之前一个一个代表提前沟通好。” 湖南省“两会”期间采访代表 年,在制作专题《湘约一带一路》的过程中,团队随身携带的设备在法国被偷。团队四处寻找华人、租借设备。“因为我们是每个地方待一天,行程全部安排好了,设备丢了也没法在当地继续找,当晚租了一套设备,第二天就跑到德国继续拍了。” 电视新闻对画面的执着,文字记者是很难想象的——作为电视新闻最重要的素材,“你到事发现场,没有画面,那你等于不用去。” 年6月,“东方之星”号客轮在长江中游湖北监利水域沉没,遇难人。后经国务院调查认定,这起事件“是一起由突发罕见的强对流天气带来的强风暴雨袭击导致的特别重大灾难性事件”。虽然可以报道湖南省如何参加救援、组织力量、提供保障的情况,但位于湖北监利的现场画面并未大范围向媒体开放。“每个口子都封好了,车辆不许进入,被关在堤上没办法拍到,但是又要发稿。”为了获取第一手画面,团队借了一艘冲锋舟,开到那边,拍完了又迅速回来。 年,杨程参与了抗洪抢险直播连线,并于当年被评为“湖南省抗洪抢险先进个人”。不过,“刚开始的前几年去拍抗洪,我身上有一个魔咒,只要我出发了,到哪儿哪儿出太阳、水退,”杨程笑言,“后来领导和我说,那你就去‘辟辟谣’。” ▍坚守四昼夜的极限边缘 白岩松5年于中国台湾摄制《岩松看台湾》时恰遇到十二级台风。这位知名新闻人兴奋了,他跟别人讲:“对不起,似乎有点拿灾难当兴奋的感觉。并不是的,因为从来没有机会遇到过台风,十级风的概念都没有,对于一个新闻人来说,这种挑战和刺激的兴奋度是很高的。” 杨程也承认自己面对灾难的矛盾心理,平时和同事聊天也常常祈祷世界和平,但深入事故又是新闻人不可多得的报道机会。 年7月,湘阴县沙田垸迎来强降雨并伴发特大洪水,抵达当地的杨程遇到洪峰过境,沙田垸一度成为当年洪水最危险的关口,当地水位一度超过保证水位,随时都有溃堤危险。每隔两三个小时,杨程会向武警确认险情,并几乎在每天晚上都会得到可能洪峰过境、可能会出现管涌的预警,“我就睁着眼一直看着、看着。” 年在湘阴县沙田垸进行直播连线 直到第三天晚上,他与司机两人的精力都达到了极限。“三天了,一直等在那儿,我们连吃的都没有。”在当地人口全部清空、交通全部切断的情况下,两人考虑到武警也可能很快断粮,迟迟不愿开口“讨饭”,直到有爱心人士给武警送来饭,还有人送来肯德基,杨程觉得武警应该不会吃那些八宝粥了,两人对着两小罐“嗟来之食”几乎是狼吞虎咽,“到现在两年过去了,司机都没舍得扔那个八宝粥罐子,一直放在车上。” 最终,在与抗洪官兵一同坚守沙田垸四个昼夜中,《湖南新闻联播》向观众展示了官兵们通宵值守、发现管涌、及时堵漏等抗洪细节,第一时间直播连线发布了最准确的当地洪峰消息。 ▍你为什么这么“蛮”? 杨程把这些归于湖南人特有的“蛮”。 在全国两会还未开通部长通道之时,湖南台新闻中心的一位老记者为了采访到某位部长,在问问题时一只手拿着手机拍摄,另一只手几乎推到部长胸前。这位生于年的老记者仍然奋斗在新闻第一线,每次回想起来,杨程还是觉得“他好猛”。 自年加入《湖南新闻联播》栏目组以来,杨程认为自己似乎没遇到过“特别难磕的采访对象”,因为“我觉得我有理的时候,那就不跟你讲,讲什么都没用,即便是不择手段也要拿到”。在他看来,拿到一件事情并做好不一定是蛮,而是“你给我一个任务,别人做不了,我能做”。 在不需要加班的日子,6点半下班到剑馆有一小时路程。到达剑馆,杨程会利索地穿好衣服热身,“教练每次说我教你一下怎么练,步伐是怎样的,我都不练,我都直接跟他开干,不想搞那些。”他高中时玩步枪射击,目前还会在休假的时候奔赴泰国打IDPA(“国际防卫手枪协会”的简称)。 蛮,与其说是湖南人的专利,不如说是传媒人“人生不易,多才多艺”的宿命写照。 “长沙蛮子”杨程本科在西南大学学播音主持,硕士就读于传媒最高学府之一的英国威斯敏斯特大学,毕业后以面试第一名的成绩在英国PropellerTV(当地一家面向华人的付费电视台)担任外景主持人。在英国毕业生签证收紧的大环境下,他回国工作,出镜、配音、写稿子、做专题,必要时也要扛起摄影机。 年,杨程因英国留学的经历,被要求在《播报多看点》栏目负责海外搞笑视频的部分。想起那一年的经历,他仍觉得有趣,“自己听都觉得好傻”。而到《湖南新闻联播》的第一天,现任新闻中心时政部主任、《湖南新闻联播》制片人尹中就立马将杨程纳入了专题《绝对忠诚》报道组,第二天就把他带到了青海。 《绝对忠诚》拍摄地中科院寒旱所祁连站 ▍最骄傲的时刻 在日常时政新闻之外,杨程最想拍专题,做人物报道,“花上一星期半个月待在一个地方,从不熟到熟慢慢慢慢了解一个人,把他的故事全部挖出来,我觉得好有意思。” 专题报道的确是新闻记者业务能力的试金石。年,由他参与的省纪委系列专题报道《防“微”治“腐”进行时》得到湖南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傅奎的批示;年,他参与完成了《明月清风》《风云再起》《为了人民》《湘约“一带一路”》等专题系列报道,其中,《为了人民》还获得年中国新闻奖电视系列一等奖;年,由他参与的《镇起风云》专题报道又获得湖南省委书记杜家毫点名表扬。 《湘约“一带一路”》节目播出 在7集扶贫系列报道《为了人民》中,由杨程担纲的一期是公益项目“黑土麦田”的扶贫专员陶品儒,而他也是一位曾留学澳大利亚的“90后”海归——前后环境差异之大,构成了这条新闻的核心看点。 此后,这集专题也铺垫了杨程从业以来最骄傲的时刻,“去年两会的时候我想采访全国人大代表黑土麦田公益项目联合发起人秦钥飞,他不认识我,也一直没接收采访。后来当他得知陶品儒那期节目是我做的,眼神马上就转变了,也接受了采访。记者完全可以通过作品改变他人对你的印象!” ▍做新闻如同击剑,人生亦然 年初加入《湖南新闻联播》后,杨程不久便安定下来:在认识太太的第14天恋爱,半年后就结婚了。 盼孙子,或许是已退休父母的“主业”。杨程对新闻的第一印象,正是来自曾在湖南电台工作的父亲。这位曾获得湖南广电第一个中国新闻奖一等奖的老记者,对作为同行的儿子只有“多思、多看、多想”6个字的嘱托。 而进入《湖南新闻联播》后,他笑言“是中哥(制片人尹中)救了我。”同为学播音出身,“他从学校毕业之后,就一直在看书、学习。刚入职的时候,他给我拷了20多个G的电子书,都是他看完的。他还告诉我哪些可以先看,哪些可以在某些方面对你有帮助。” 言传身教是广电行业的实践传统,而踏实严谨的个性则是新闻人的职业品格,这些都使广电新闻人有种超出同龄的成熟气息。但一提到“老干部”3个字,这位生于年的年轻人立马解释:“我很嗨的,正经不过三秒。” 在做《为了人民》时,他采访了一位复旦大学女子垒球队队长。讲到心爱的垒球,这位女孩才打开话匣子,“因为本垒的英文是‘home’,她告诉我垒球是一个‘回家’的运动。”杨程将这段同期与主人公海外留学归来的故事相串联,以年轻的视角重构了这一厚重的专题故事。 话题至此,他仍念念不忘真心喜爱的击剑,“我之前有过一次出镜,那时候配的同期就是说经济发展像击剑一样,要看准目标再精准出击,”他真诚地说,“后来我想了想,做新闻不也是这样吗?” 杨程和他的教练在击剑 「广电独家」是广电业界第一订阅号,「影视独家」透视影视热点,北京中广传华影视文化咨询有限公司运营,长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