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伴导读 今天出版的人民日报,在头版头条位置刊发了题为《湖南两年脱贫两百万》的报道,引起了湘伴君的极大兴趣。 原因不外乎这三点。其一,作为全中国最大的党媒,浓墨重彩地介绍湖南这两年精准扶贫取得的成绩,这让咱三湘子民真真地感受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愈发清晰。其二,作为我国政治风向标,人民日报此刻宣传湖南精准扶贫工作,此事必有深意。其三,有资深伴粉昨晚来报,这两天全国各省市党政一把手都在京城齐聚了,莫非有大事发生? 联想到就在上周,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的政治局会议,其中第一个议题便是审议通过了《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这让湘伴君有理由相信:各省市的大佬们估计这会正按照政治局会议的决定,向中央签订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军令状”呢。 很多伴粉看到这里估计会纳闷,不就是去北京开个会么,有什么大惊小怪的。 湘伴君想说的是:上次召开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还是在年,距今已4年有余。这会到底重要不重要,听湘伴君往下说。 发源地对湖南来说,今天的人民日报可谓给力。除了头版头条作了报道,在三版显著位置还刊发了长篇通讯——《十八洞村扶贫记》。 湖南的老百姓,特别是大湘西的各族人民对十八洞村肯定不会陌生。 就在两年前的这个月份,习近平在这里的一次扶贫调研,让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村落彻底火了。 而就在十八洞村,习近平首次提出了“精准扶贫”的重要思想。 人民日报的这篇文章也提到,扎实推进精准扶贫的直接后果是:从习近平离开村里时的个贫困人口,到今年底将有多人摘下贫困帽。 不到一线,怎知贫困几何。 正如文中所提:十八洞村,地处武陵山腹地,年的全村人均纯收入仅仅元。山高路远,穷乡僻壤,男人娶媳妇都成老大难——全村40岁以上的光棍,大约就有三十七八个。 舆论的聚光灯会将城市永远照的灯火通明。我们在长沙看海了、世界辣么大想去看看了、工资涨太慢了。他们在遥远的山村里,除了生存,别无所求。 被遗忘的角落最可怕。然而这个角落庞大到,目前仍有多万人拥挤其中。巨大的贫富差距对于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来说,是不可承受之重。 好在,中国改革开放,最为瞩目的成绩之一就是——减贫。对于各级政府和官员来说,摆脱贫困、走向小康是这些年来恒古不变的主题。 所以习近平才会说,“40多年来,我先后在中国县、市、省、中央工作,扶贫始终是我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我花的精力最多”。也难怪,他职业生涯写的第一本书就叫《摆脱贫困》;也难怪,他会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前夕来到湘西,正式提出“精准扶贫”思想;也难怪,他会在政治局会议上,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特别是贫困地区的党委和政府,逐级立下军令状,层层落实脱贫攻坚责任。 年1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调研精准扶贫工作 超常规前不久召开的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其中就明确提出“到年确保我国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 一个都不能落下。而这时间,只剩下不到5年。 肿么办?上周的政治局会议说“采取超常规举措,拿出过硬办法”。如何超常规?“各级党委和政府特别是贫困地区的党委和政府,要逐级立下军令状,层层落实脱贫攻坚责任。中央各部门必须步调一致、协同作战、履职尽责。实行最严格的考核督查问责,确保中央制定的脱贫攻坚政策尽快落地。” 向谁立军令状?自然是跟上级党委政府立,更要跟中央签订“军令状”。这个军令状怎么签?谁来签?想必一定要由各地党委、政府一把手亲自签、亲自抓,才能显得“超常规”。 这让湘伴君更加坚信,时隔4年之后,中央将再次召开高规格的扶贫开发工作会议。这几年,每年例行开的是全国扶贫开发工作会议,比如去年,出席会议的最高级别领导是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副组长、办公室主任刘永富。显然,今年会议的规格也将“超常规”。 山雨欲来风满楼。有心者会发现,习近平今年以来国内调研半数都事关“摆脱贫困”。他在贵州的调研,甚至带领了四位政治局委员、七个省区市的书记进贫困村、访贫困户,无论规格、形式还是影响都在扶贫史上前所未有。11月23日出版的《福建日报》,一反常态在头版和二版发表了近万字的长文,《全面实现小康,少数民族一个都不能少》,写的都是那些年,习近平在福建扶贫的那些事儿。 5年时间真的很短,压力空前。不能忘记的是,中国扶贫如同中国改革,最容易的部分早已做完,剩下的都是涉险滩、啃硬骨头。 习近平说,不能用“手榴弹炸跳蚤”。过去给点政策、给点钱就能摆脱贫困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如今的精准扶贫,需要一级一级的官员沉下去,各司其职,找到那个贫困的同胞,如果他住山里,帮他种能挣钱的果树;如果他住水边,帮他联系鱼的销路;如果实在想不到赚钱的好法子,再怎么也不能让孩子们输在起跑线上。 口号刷在墙上、写在纸上,都不能解决问题,能否落到实处才最为关键。对于成立快满百年的中国共产党来说,这是一次毫无商量余地的任务。而对各级官员们来说,手里抓的那份“军令状”,有效期只有5年。 对于还有近万贫困人口的湖南来说,人民日报的这篇文章,是表扬,更是鞭策! 附人民日报今日头版头条全文小康路上不让一人掉队 湖南 两年脱贫两百万 本报长沙11月27日电 (记者刘磊、周立耘、颜珂)22日,湖南省花垣县十八洞村四组村民龙五姐,跟村里所有贫困户一道,走进千亩猕猴桃基地。“股东”们看到苗儿蓬蓬勃勃,听说后年挂果每人每年能分红元以上,激动得唱起了苗歌。 入村的山道铺上了沥青,改造后的民居更显苗家风情……两年时间,十八洞村处处焕发“年轻的活力”。 过上好日子,村民们念念不忘的是:年1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十八洞村考察,第一次提出了“精准扶贫”思想。两年来,“精准扶贫”在十八洞村扎实推进,村里个贫困人口,今年底将有多人摘下贫困帽。 在去年万人脱贫基础上,今年湖南省又将有万人告别贫困。但全省仍有近万贫困人口,居全国第五位,扶贫脱困任务艰巨。湖南省委、省政府出台一系列措施,大力推动精准扶贫工作。举办培训班,贫困县市州领导集中学习习总书记关于扶贫开发工作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省委书记、省长亲自登台授课。带着感情和责任做好扶贫工作,成为全省上下的共识。 把贫困人口一个个找出来,看似容易,实施起来却是一项浩大工程。全省历时一年,发动10万多人,对全省多个村挨家挨户进行识别。在具体识别中,探索总结了“五评法”,即一评住房条件,二评生产资料,三评劳动能力,四评教育支出,五评健康状况。全省搜集录入的贫困户信息达3亿多条,初步建立健全了扶贫信息网络。 改“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数百万贫困户每户一策。对丧失劳动能力的52.5万名贫困对象,兜底保障“全覆盖”;有劳动能力的.5万户扶贫对象,培育产业“强支撑”;对贫困家庭孩子,突出教育培训“拔穷根”;生存条件特别恶劣、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贫困对象,易地搬迁“挪穷窝”。 湖南省对51个贫困县取消GDP考核,主要考核扶贫工作成效,引导贫困地区领导干部把工作重点放在扶贫开发上。 整合资源,全社会共帮共扶。搭建社会参与平台,举全省之力、集全民之智,打一场扶贫开发攻坚战。在技能培训“雨露计划”基础上实施的“一家一”工程、团省委的“N+1”专项行动等,引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扶贫。到今年4月,全省个贫困村全部迎来了“帮帮团”——驻村帮扶工作队,工作队员达2.5万多人。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hunanzxsheng.com/hnzx/12277.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