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患者微信群 http://www.guanxxg.com/news/roll/1563797.html《古汉语研究》封面。红网时刻记者潘锦通讯员徐朝红长沙报道清晨,岳麓山的晨雾还未散去,山脚下的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书香扑鼻。这栋四层的红砖小楼,是湖南师范大学历史最悠久的建筑之一,小楼里拥有着学术界唯一一家专门研究古代汉语的学术期刊——《古汉语研究》。自创刊以来,《古汉语研究》深耕“冷门绝学”的沃土,让传统文化绵延不绝。年,通过吕叔湘先生推荐,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古汉语研究》(季刊)正式创刊。吕叔湘先生题词“博古通今”,著名语言学家朱德熙先生引用《荀子·性恶篇》语题词“故善言古者必有征于今”,著名书法家启功先生为杂志题写刊名。坚守学术传统矢志传统文化薪火相传自抗战烽火中建校以来,湖南师范大学一直以“教育救国”为己任。国文系首任系主任,国学大师钱基博曾写道:“惟师有学,用诞启民瞑!”,肩负延续民族文脉的理想担当。杨树达、骆鸿凯、马宗霍、马积高、周秉钧等一批大师代代传承,为延续传统文脉奠定了深厚的基础。在大师云集、学术氛围浓郁的环境中,湖南师范大学逐渐成为闻名中外的“古汉语研究重镇”。“《古汉语研究》一直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己任,发表包括文字(含古文字)、音韵、训诂、语法、词汇、修辞、古籍整理以及古代汉语教学等方面的学术论文,在古汉语研究领域担当着引领旗帜的作用。”湖南师范大学副校长、《古汉语研究》主编唐贤清教授介绍刊物主旨时说道。中华民族有着几千年光辉灿烂的历史文化,而其优秀文化遗产主要是通过中国古代的书面语言记录下来的,要想理解中华文明,了解中国古代的文学、哲学、历史、政治、经济、军事、医学等文化,必须从对古代语言文字的解释与研究开始。但是因为语言的发展和演变,“昔之妇孺闻而辄晓者,更经学大师转相讲授而仍留疑义”,因此,后代对古代语言文字的认识和理解上往往存在很大困难。这时候,就需要通过研究古代的语言文字,将其作为“钥匙”,打开古代文化宝库之门,传承其中的精粹。《古汉语研究》是唯一的一家专门研究古汉语的学术刊物,集中刊载当代学人在古汉语文字、词汇、音韵、语法、修辞等方面的研究成果,推出了一大批颇具国学功底、兼有理论深度的名篇佳作。杂志既重视传统文献资料的发掘,也注重出土文献材料的运用;既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hunanzxsheng.com/hnzx/15787.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