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对中央环保督察成效如何看?搭建连心桥提升获得感 自环保部开展中央环保督察以来,与群众架起了连心桥、化解了“老大难”问题、增强了群众参与感。中国环境报的这篇报道真实还原了中央环保督察组进驻后,公众对身边环境问题迅速得到解决的获得感。读一读,可以让我们了解中央环保督察开展后成效。 从福建省罗源县回福州的路上,不断穿越隧道,有些长达5公里。督察组环保老兵告诉记者,过去没有隧道时,翻一座山就要4个多小时,现在过一座山也就10分钟。 时间缩短,距离缩短。在公众反映环境问题上也是如此,中央督察组进驻后,打个电话,写一封信,就能直接反映问题。 一封感谢信,一通感谢电话,一面锦旗,一个点赞,表达的不仅是公众对中央环保督察的认可和感谢,更是直接表现了公众对身边环境问题迅速得到解决的获得感。 架起了连心桥“福建省福州市邮政信箱号”,记者清楚记得督察组进驻福建的第一天看到的这个大红色、上着一把银闪闪小锁的信箱。 在一个月的督察组进驻期间,这个信箱以平均每天封以上、有时封以上的收信速度承载着福建群众对环境问题的关切和改善的热望,同时还收获了12封感谢信。 正如有群众所说:“中央环保督察为公众举报环境问题提供了契机。趁这个机会,久拖不决的问题得到了彻底解决。” 在辽宁,有87岁的老人寄来感谢信,他反映了四五年都无法解决的小酒馆噪声严重扰民问题终于得以解决。 老人在感谢督察组的同时,还表扬了当地街道领导和城管部门负责人“高度认真的负责精神及创新的工作管理办法”,并表示“我们80多岁的老两口终于不用再戴着耳塞,就能安静地休息了”。 这样的事例不胜枚举,在七省市搭建起这座连心桥的就是一部电话和一个信箱。记者曾在信访电话间看到这样的场景:接听来电的工作人员刚刚放下电话,电话铃声就会立刻响起。有的来电者第一句就是询问为什么电话线如此繁忙。 来电者也许并不知道,电话边正在倾听的可能是督察组的负责人,是长期坚守信访岗位回不了家的督察组成员,是经常口干舌燥、将润喉片作为必备品的信访工作人员。她们好比是打通隧道的劳动者,凭借耐心和细致的工作,将公众反映的信息层层落实到政府部门,并尽快解决,架起了公众和督察工作的“连心桥”。 记者了解到,不仅城市居民积极举报,远郊区县和农村地区的环境问题也得到CCTV品牌影响力北京中科哪里治白癜风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