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高考语文模拟试题(一)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经典是在当今仍有典范意义与价值的优秀文化遗产。经典往往是在感性中融入了深刻理性的杰作。无论是对已知世界的解释,还是对未知事物的求索,经典都充满了强烈的探索气息。责任和求知使经典作家成为探索自然和社会问题的前行者,并用作品为读者揭示、解释自然与人类未知的世界,为人类不断进步指明方向。 经典对人性的探索,源于强烈的道德关怀,这种关怀为展开深刻的心理分析提供了角度和勇气。卢梭的《仟悔录》写的是个人成长中的善与恶,成为经典就在于它对人性及人性与社会制度的关系的探究。它通过个人的真实历史,揭示了人性的复杂。它试图说明好的社会制度会使人性由恶变善,坏的社会制度会使人性由善变恶。 探索的前行者,往往不被当代人理解。刘宋文坛崇尚文采,而陶诗却用平淡的白描手法写田园生活、自己的劳作,士族文人无法欣赏。对陶渊明在诗的内容和艺术表现方面的探索,人们是逐渐认识到的。尤其是宋代,陶渊明及他的诗作都得到苏轼的激赏。苏轼评价陶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这是因为经过唐宋,士人的审美趣味超越了南朝文风,认识到了陶诗自然中蕴含的文采,简朴里包含丰富内涵的经典价值。应该看到精神产品必须经过时间和历史的检验,至少要经过两个甚至两个以上的文化阶段、意识形态阶段。当人们对一部作品、一个作家的认识,逐渐克服了个人阅读以及时代阅读的局限,达到了集体的理性和共识,经典的价值才会凸显,经典的地位也才能确立。 凡是可以被称为经典的书,一定是耐得住不断阅读的精神产品。经典耐读,在于它是独创的,是独一无二、无需重写的书;在于它丰厚的内涵,不同的读者,读经典会有不同的发现,个人修养、文化背景不同,所得也不会相同;在于它思想的深刻性,经典是人类思想的策源地,是人类文明的发生地,经典必须是深刻思想的所在。 经典的魅力,还在于超越性。经典作家往往是理想主义者,他们眼里的世界永远不完美。所以经典常常要剖析和批判现实。他们的批判意图来自向善向美的心理,因而经典不只是批判,它还要给人们指明方向。综上来看,阅读经典常常会(觉得)沉重就不足为奇了。 (摘编自詹福瑞《经典的魅力》)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经典是优秀的文化遗产,它来自远古,传承至今,有着对世界解释和求索的特点。 B.苏轼高度评价陶渊明及其诗作,是因为时代不同了,审美趣味和认识也发生了变化。 C.通过时间和历史的检验,被当代和后世的人们集体理性认定,经典的价值才可能凸显。 D.经典作家对世界永不满足,对现实充满怀疑和批判,在他们笔下,只有剖析和批判。 答案点击空白处↓↓↓▼ 1.(3分)B(A项“它来自远古”理解有误;C项“被当代和后世的人们”理解有误;D项“只有剖析和批判”分析有误)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从多个方面论述了经典的魅力,也指出阅读经典常常会让人觉得沉重,并举例论证它。 B.文章以较大篇幅论述经典的探索精神,强调责任和求知使经典作家成为探索的前行者。 C.文章用《忏悔录》作为典例,论述经典对人性的探索已深人到人性与社会制度的关系方面。 D.对于经典耐读的特征,文章是从独创性、内涵丰富、思想深刻三个方面逐层分析的。 答案点击空白处↓↓↓▼ 2.(3分)A(“举例论证”的是探索精神,分析有误)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只要经过两个甚至两个以上的文化阶段、意识形态阶段,文学作品就会成为经典。 B.不同的读者读经典会有不同的发现,是因为他们自身的修养和文化背景存在着差异。 C.经典的魅力在于探索精神、耐读性和超越性,其超越性体现在既批判现实又指明方向。 D.如果对经典感性中融人深刻理性的特点认知清楚,阅读经典就不会只追求轻松、快乐。 答案点击空白处↓↓↓▼ 3.(3分)A(“只要……就”说法绝对)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薄奠 郁达夫 大风,不少洋车夫强索昂价。我向道旁停着的洋车问:“四十枚巡捕厅胡同拉不拉?”那车夫恭恭敬敬点头说:“坐上罢,先生!” 看着他弯曲的背脊,听着他嘿嘿的急喘,我想以言语来缓和他的劳动之苦,就轻轻问:“你在哪儿住家?” “就在巡捕厅胡同的拐角儿上。” …… 到了门口,我数铜子给他,他拿黑黝黝的手巾擦汗,笑着说:“您带着罢,我们是街坊,还拿钱么?” 我尽所有四十八枚销子给了他。他道了谢,拉着空车在灰黑的道上向他家走去。 这以后,我和他的洋车有了缘分。看他五十多岁,但他说只有四十二岁。他很高,背脊却是弯着,脸上浮着劳动者特有的表情,好像被社会虐待的存在应该,又好像在沉默的忍苦中,表示反抗和挣扎。 这天又遇见了他。一路听了他许多不堪再听的话。他说这年头真教人生存不得。他说洋车价涨了一两个铜子,煤米油盆,涨一倍。他说洋车东家,一个小钉不见了,就要赔钱。他说女人不会治家,把辛苦积下来想买辆旧车拉的三块多钱,去买了白布,穷人,就是光着脊肋儿,有什么要紧?他说他大孩八岁,二孩三岁……我默默细听着这不是他一人的苦楚。我想跳下车来,同他抱头痛哭一场,但是我身上的竹布长衫和脑里的教育的绳矩,把我的情感缚住了。 夏至以后,我病愈头次出门,走过胡同角上破屋时,见一群人看热闹,屋内有人低声唆泣。我以为拉车的又和他女人吵闹,暗想:家里寄来的医药费还有几张五元钞票,我可以帮他们。踏近看,破屋里并没有拉车的影子,只有他女人坐在炕沿上哭,一个小小的孩子,坐在地上也在哭。 门口围看的人,有的唧唧叹息,有的擦泪说可怜。我询问才知她男人前几天在南下洼的大水里淹死了。拉车的同伴认出了,跑来告诉她。她和两个儿子,冒雨赶到尸场,大哭。后来她跳在一个水池里自尽,被附近的人捞上来。回来后,她白天晚上哭,已经好几天了。 我心里难受。踏进去说:“你还认得我么?”她举起肿红的眼睛,点了点头,仍哀哀地哭,瘦削的双肩抽动着。门外又忽挤出许多人拢来看我。我说:“看什么热闹?人家死了人在这里哭,有什么好看?”那大的孩子,把一扇破门关了,屋里忽而暗了起来。哭着的妇人,好像为这变化所惊动,擎起眼来。我劝说:“看养孩子要紧。我若可以帮忙,总没有不出力的。”她一边啜泣,一边断断续续地说:“我……只怪他何以死得那么快,不知是自家沉河,还是……”我拿出一张五块钱的钞票递给她说:“不多,拿着用罢!”她啜泣着说:“他:…死得太可怜了。活着的时候,老……老想自己买一辆车,这心愿儿……我到冥衣铺去定辆纸糊的洋车,想烧给他,要六块多钱。你……老爷心好,请买辆好……好的纸车烧给他罢!” 我愈觉得难受,说:“你别哭了!他是我的朋友,那纸糊的洋车,我一定买了来。” 两天后,纸洋车糊好了,我雇了几辆洋车,同她及两个小孩去上她男人的坟。有辆车上只载着纸糊的很美丽的洋车和两包锭子,大街上来往的红男绿女凝目看我和后面车上眼睛哭得红肿、衣服褴褛的妇人。我被众人的目光鞭挞不过,心里起了不可抑遏的反抗和诅咒的毒念,只想放大了喉咙向着那红男绿女和汽车中的贵人狠命叫骂:“猪狗!畜生!看什么?我的朋友,这可怜的拉车者,是为你们所逼死的呀!” (有删改)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头写“我”和车夫朋友的相识:大风天,别的车夫强索昂价,他却一如往常,而且恭敬诚恳。这为以后二人的深交作了铺垫。 B.车夫生活在社会最底层,他诉说的痛苦具有代表性,反映了那个时代劳苦民众的生活状况和命运,揭示了黑暗社会的吃人本质。 C.围拢看热闹的人们只是猎奇,对车夫投水而死、留下孤儿寡母缺乏同情心,这样的社会环境为主人公的悲剧命运再添一笔灰色。 D.小说善用细节描写:拉车嘿嘿的急喘、擦汗黑黝黝的手巾、车夫妻子肿红的眼睛、断续的话语等,起到突出人物形象或心理的作用。 答案点击空白处↓↓↓▼ 4.(3分)C(“只是猎奇”分析有误,人们也有同情叹息;且小说并没有交代车夫一定是“投水而死”) 5.小说中的“我”是怎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 答案点击空白处↓↓↓▼ 5.(5分)“我”是正直、有同情心的知识分子(1分);我关心拉车人的疾苦,耐心倾听他的心声(1分);出钱买纸糊的洋车祭奠车夫(1分);痛恨社会的不公,诅咒所谓“贵人”(1分);我也有局限性,还不能彻底逾越知识分子的身份(1分)。(意思对即可) 6.小说题为《薄奠》,有什么样的含义和作用?请结合作品进行分析。 答案点击空白处↓↓↓▼ 6.(6分)含义:车夫生前的愿望只是有一辆属于自己的洋车,以纸糊的洋车作为对车夫的祭奠太过微薄(2分);我是并不富裕的知识分子,这样的奠仪不能表达我对车夫朋友的深情(2分)。作用:寄托对下层劳苦大众的同情,表达对吃人社会的控诉(2分)。(意思对即可)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每天坚持用手机或相机,定时、定点拍摄,这是河南绿色中原环境保护协会“郑州空气一目了然”项目。项目年1月启动,从初始王鹏一个人拍摄,到年多名志愿者接力拍摄,已经走过多个日日夜夜。拍摄背景换成更具有地标意义的二七纪念塔。两年来无论风霜雨雪,严寒酷暑,志愿者们都初心不改。作为郑州民间空气质量观察项目的负责人,王鹏说:“两年来,通过项目团队坚持不懈的努力,我们用照片记录了郑州的天空历史。相比数据,图片更加直观,给公众一个迅速了解郑州全年空气状况的窗口。”除了拍摄照片,志愿者们还将年郑州空气质量做成饼状图等,对空气污染情况进行分析。 附图: 年郑州空气质量级别天数百分比图 (摘编自年2月4日“郑州人民广播电台新闻中心官方微博”) 材料二: 据路透社1月3日消息北京市环保局表示,年北京市PM2.5的平均浓度下降到每立方米58微克。年以来,政府下令北京市将PM2.5浓度降至60微克以下。此后,该市关闭了近家水泥厂、铸造和家具制造行业的工厂,还关闭了燃煤发电厂并淘汰了多万辆高排放车辆。年10月开始,北京及另外27个中国北方城市采取上述措施,以确保实现年的环保目标。 据德国Energiezukunft网站自年10月初以来,由于未达到排放目标,中国数千家工厂和破旧的燃煤发电站关闭。这一措施旨在显著改善空气质量,尤其是在烟雾弥漫的首都北京。中国领导人已经宣布与肮脏的空气做斗争。尽管中国目前仍是全球最大的二氧化碳排放国,但近年来中国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出现了惊人的变化。随着《巴黎协定》的签署,政府首次承诺对气候保护目标进行约束性的措施。与此同时,可再生能源扩张目标甚至指向了超额实现气候目标。从年起,汽车制造商将不得不把其10%的汽车销售份额分给电动汽车。此外,从年起,北京和其他三个城市将成为一个完全无碳的区域。许多新建燃煤电厂的建设项目会被放弃,并将在可再生能源的扩张中进行大规模投资。 据新西兰外交事务网站中国政府已经派出余个环保督察小组,进驻北京周围的20多个城市,调查雾霾污染源,为当地政府建言献策,携手解决困扰北方地区的雾霾问题。 (《22家外媒集中报道北京治理大气污染居民切实感到空气好转》,摘编自年2月6日《北京晚报》)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郑州空气一目了然”是民间空气质量观察项目,项目成员都是志愿者,他们用实时拍照的形式让公众了解郑州全年空气状况。 .B.从年郑州空气质量级别天数看,轻度污染天气的占比最大,其次是优良天气,重度污染天气占比最小。 C.在路透社报道中,突出了年北京市PM2.5的平均浓度下降的准确数字,显示出年政府指令的环保目标已经完成。 D.据新西兰外交事务网站报道,中国政府正在加大力度,督查污染治理,具体措施是派出百余个环保督察小组进驻北京周围城市。 答案点击空白处↓↓↓▼ 7.B(3分)(“重度污染天气占比最小”理解有误,应是“严重污染天气占比最小”)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A.路透社和德国Energiezukunft网站的报道都北京哪能治白癜风不复发白癜风病该如何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