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是四川》·匠心系列 你在这里 这里,是四川 用声音记录四川人文自然 为天府书写亲切又磅礴的民间历史 每晚20:00四川新闻频率FM.1 主题文化声音纪录片《这里是四川》 《这里是四川》节目回听 ▲点击音频即可回听▲ 邛陶烧制技艺 邛陶烧造技艺,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陶瓷史》记载“邛窑始于南北朝,极盛唐代,衰于宋朝,邛窑是中国彩瓷的始祖,价值可与三星堆、金沙遗址媲美。中国彩绘瓷是邛窑最早烧出,先于“唐三彩”三百年。“沉睡上千年,一醒惊天下”。中国科学院院士原中国科技大学校长朱清时先生谈到邛窑发现时带来的惊喜。 本期重磅嘉宾 邛陶烧造技艺四川省级非遗传承人何平扬 第三届四川工艺美术大师,四川省十大民间艺术家,被四川省文化厅评定为“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邛陶烧造技艺的代表性传承人”。现为邛崃市何氏邛窑艺术陶瓷厂厂长。 经过四十多年的潜心研究继承和发扬了邛窑朴实、典雅、浑厚的艺术风格,设计创作了近千种美术陶瓷及器皿,研制出古今釉彩多种,博采众长,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邛窑艺术风格。四川大学历史博物馆、成都永陵博物馆都分别收藏有他的作品共十三件。 说起陶瓷,大家耳熟能详的一定是汝窑、官窑、钧窑、定窑这四大名窑。但其实最早对陶瓷器进行彩绘装饰的窑址是四川的邛窑,烧制出来的作品釉色丰富多彩、鲜艳夺目,被认为是我国彩绘瓷的发源地,邛三彩也比著名的唐三彩还早了多年的历史。但由于历史的原因,邛陶烧制技艺渐渐衰亡,到如今很少有人知道它并且懂得烧制邛陶的技术。 (《国家地理》讲述邛陶历史) “我们四川邛窑烧制出来的陶瓷统称邛陶,陶是陶瓷的意思,先有陶后有瓷。”四川省邛崃市的何平扬老师是为数不多的邛陶传人之一,他不但是唯一一位复原古邛陶烧制技术并将其发扬光大的人,还是现存最后一位能用古法烧制邛陶的民间工艺大师。 “从西汉的时候,卓文君的父辈,他们从山东移民到我们这个地方来,选了到邛崃。他来了邛崃有很多铁,用铁造钱,造钱用木凡,所以用低温套做模具,然后就铸钱。” 尘封的邛陶再次被打开 邛陶起源于多年前,最早出现在东晋,南朝时邛陶已经演变成一个非常成熟的青瓷窑系,青瓷窑系的代表窑之一。在唐代、宋代时更是达到了鼎盛时期。南宋时邛陶逐渐衰落,元代断烧。 “到解放初期就只保留下来一两个釉子,年我们开始进行邛窑恢复工作,我做了44年,才把邛崃的工艺恢复。邛窑真正的古陶是传统的,我就是在年才开始做起来的。” (十方堂邛窑遗址) 邛陶普遍使用了釉下彩绘、模印成型技术、捏制瓷塑等装饰和成型工艺,形成了别具特色的产品形态。引人注目的是高温铜绿釉、高温三彩的制瓷工艺和技术的首创和普遍运用,早期铜红和钴蓝在唐代邛陶的釉下彩装饰中的出现,这些制瓷工艺技术的产生与应用,造就了邛陶独特的陶瓷风格,同时,在其发展和传播过程中也极大程度地影响了长江上游地区的制瓷业。 邛陶烧制技艺湮没了八百多年后,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才再次被人们重视起来。年,邛崃县政府筹建美术陶瓷厂,由邛崃知名画家康兆铭担任厂长,恢复邛陶生产。由于当时康兆铭已经四五十岁了,必须有年轻人来接班,在众人的推荐下,找到了何平扬。 (邛陶烧造技艺四川省级非遗传承人何平扬) “他们说何平扬会画画,叫何平扬去,结果我一看,画画咋行呢? 画画很简单,我一天画一两百个花盆随便画。他是用泥浆画的,一般人掌握不到泥浆在底下去,只有我的技艺快些。当时又把我调回设计组,设计组是搞设计,造型呀,整个就是搞这些,什么都干。所以我什么都干过,不然你就根本不懂。” 进厂后,何平扬彻底爱上了这一民间工艺,除了瓷罐绘画外,他还开始学习制坯、制模、注浆、修坯、装饰绘花、釉色以及装烧全套技术。在师徒两人的共同努力下,邛陶的烧制技术日趋完善,尘封的邛陶再次被打开。 老祖宗的东西不能丢 年,29岁的何平扬成为邛陶厂厂长。何平扬上任后,调整产品结构,以厂为家每天熬更打夜地创作雕塑,大刀阔斧地改良开发出充满创作新精神的产品。就在这一年,何平扬的邛陶生产出了比唐三彩烧制温度还要高度的“邛三彩陶瓷马”、“熊猫烟缸”、“三脚酒杯”,出口到美国、英国和黎巴嫩等国,使邛陶大放异彩。可是就在年的一场大雨中,何平扬的工厂受到暴雨的冲刷,一时间所有的作品毁于一旦。 “大雨降了24个小时,把我们厂里的东西全部淹了,等于本钱跟我收光。 我是第八任厂长,没有一分钱,在外面几十万的债,人也没有了,慢慢凑起来的。当时几百人,都是老弱病残。 然后我慢慢做,慢慢设计出来,别人给我们投资一批钱,跟别人订货,十几万,那段时间90年十几万不容易。” (邛陶传承人何平扬父子) 在工厂的遭到破坏之后,何平扬凭借着自己对陶瓷的喜爱毅然决定继续坚持下去。年,42岁的何平扬被评为四川省工艺美术大师,这个大师的称号来之不易,在当时是四川陶瓷界唯一的一位工艺美术大师。年何平扬东拉西借办起了属于自己的“何氏邛陶艺术陶瓷工作室”。 “我主要觉得我们老祖宗留下来的东西,邛窑多年的历史,在我们手里把它丢了(就太可惜了)。 邛窑传人担子担在我们身上,如果人要活得精彩有意义,必须要做件事情,不管各行各业,而且要做到极致。我想我这一辈子拿一生的精力来拼,我不服输的。一定要把它搞得红红火火。儿子我又感到很欣慰,变得很好,他能够继承我的衣钵。那么我们邛窑一定要把我们老祖宗的东西没丢,我们要传下去,这是我关键的决策。” 古老下的创新,自成一派 穿过邛崃老城区几条狭窄的小巷,何平扬的家住在紧邻邛崃古城区的善星巷口,一个简易的指示招牌挂在一栋普通砖混楼房的外墙面,如同一个随处可见的小旅店招牌,上面写着“何平扬大师工作室”几个字,进入何平扬的工作室,眼花缭乱,狭小的收藏间里放置了数百件花花绿绿的邛陶作品,美轮美奂。 “壶杯子这些是前年参加了法国教科文中心展览的,鸭杯,美人抱鱼杯都送到法国去展览。邛窑的特色,邛窑的釉是很漂亮的,很自然的,是传统釉,它无铅无铎,对人体的身体没有妨害。 “唐马”就是82年我出口到美国,英国,黎巴嫩这些国家去,作为礼品馈赠友人的。” 一座陶瓷从制作到完成需要经历很多道工序,陶土的选料何平扬是经过自己的慢慢摸索才有所成果,不仅要注意陶土的酸碱中和,还得了解陶土成分再经过严格比例调配让其恰到好处。 邛陶不但是土的艺术,火的结晶,也是最早对陶瓷器进行彩绘装饰的制窑系,其釉下彩和无铅彩在中国陶瓷中独树一帜,以邛三彩最为著名,器物造型独特,釉色丰富多彩,产品精美绝伦,质朴、优雅而别具艺术魅力,体现鲜明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被认为是我国彩绘瓷的发源地。 “我这边主要是保留邛窑斗传统的技法,它的特点,它的风格,在这个基础上进行创新,达到我们自成一派。 选料配料,把这个料做制造,这个料澄浮多久,然后把它炼出来,连多少次,然后再进行澄浮,再进行蹂泥,柔均匀。然后属于第一部拉胚,把胚子的大形拉好后,等到半干的时候,那我们就要车胚了,,车出形状来,形状车出来后我们要进行化妆组装饰它。因为我们这个是红泥的胚子,邛窑主要是,它不白,他上的颜色就没那么鲜艳,各种各样的,需要什么底色也可以化妆,各种样子的化妆图,他烧出来的颜色很舒服,看起来很好看。” 何平扬邛陶作品创新特点之一是将传统艺术民族特色与现代装饰熔于一炉;特点之二是创作的产品将艺术性与实用性相结合,既受消费者喜爱,又不失邛陶艺术风格。 “这个釉很简单来说,我们用的是传统釉。传统釉是我们地方的产的,到处都找得到,比如说柴灰、谷草灰,没有毒。石灰也是常见的东西,来自原矿,矿物,它不是氧化材料。 现在的红丹,硼酸,这些都是有毒的,红丹是慢性中毒,人吃了后会死,卖红丹上面画,一个骷髅,画两根骨头,会导致慢性中毒。 每一样唐三彩低温磷,他看到好漂亮,流得好安逸如何如何,但他只有七八百度的温度。如果你拿回去摆到半年或者几个月之后,它上面铺一层灰,你慢慢用手一抹,就是铅用釉。” 釉是陶瓷的灵魂。邛陶烧制技艺使用的是釉下彩绘、模印成型技术、捏制瓷塑等装饰和成型工艺,形成了别具特色的产品形态。引人注目的是高温铜绿釉、高温三彩的制瓷工艺和技术的首创和普遍运用,早期铜红和钴蓝在唐代邛陶的釉下彩装饰中的出现,这些制瓷工艺技术的产生与应用,造就了邛陶独特的陶瓷风格,同时,在其发展和传播过程中也极大程度地影响了长江上游地区的制瓷业。 (多福香薰) “邛窑它对我们湖南长沙的彩瓷很有影响的,他基本上与邛窑相似。原属于姊妹窑,虽然我们邛窑是他的祖先,多他们一百多年。 邛窑历史悠久,比宋代的五大名窑多来年,所以都是他们的祖辈。邛窑的鼎盛时代,在唐代,皇室、官员里面也在用邛窑的东西。” 为了将古邛陶的高温釉下彩艺术品恢复得原汁原味,何平扬专程去贵州、云南、西昌等地去寻找古邛陶矿物釉料。经反复实践研究,终于仿制成功了邛陶无铅绿釉,豆青,豆绿,黄,褐,黑釉等传统彩釉。在装饰艺术上,邛三彩既有黑绿,褐彩,也有黄,绿,褐,蓝等数种颜色为基调的彩绘。邛陶除了色釉装饰外,还有胎装饰,即刻,划,剔,贴,印,雕,塑多种技法,在器型上既继承了古代邛陶有代表性的传统特点,又结合现代人的审美情趣创新作品。 “现在来我主要做小产品,收藏家、艺术家都来,还有日本,新加坡好多地方在我们这里买东西,大家内行,互相切磋。” 现如今,何平扬创作的作品达千种之多,荣获省级以上的奖项四十多种,试制出各种彩釉包括古代釉彩配方一百多种,他的作品也被多家博物馆收藏。在何平扬的努力下,邛陶现在已经为大多数人所知,甚至已经销往国外,在邛陶技艺传承方面,为了让自己的一身技艺不致失传,为了让邛陶烧制技艺这一民间工艺继续发光,何平扬认为必须寻找并培养自己的接班人,然而邛陶烧造是一项非常艰辛并且对技术要求也很高的一项工艺,许多年轻人都害怕吃苦而中途放弃,虽有一些担忧,但是依旧坚持了让他的儿子何丹弃医从艺,学习了解邛陶古陶瓷的制作,并且何丹在5年获得了四川省工艺美术大师,在业界已小有名气。让何平扬心中有了很大的欣慰。 “一个人一辈子做一件事,只要你把它做好,只要你坚持就是对的,不断的创造不断的努力,你除了自己,天赋再好,你不努力,都是白费。我现在六点过就起来,吃了早饭,休息一会儿,就摸到自己的事情做。 虽然我岁数大了,重一点的东西我不能做,我能够做的东西我都做。我就创新想到做个颜色出来,你光是吃老祖宗是不行的,你要不断的创新。” 采访手记 一辈子只做一件事,这是匠人的执念,也正是有了他们的执念,才让邛陶烧造这一精美的工艺为大家所知,一项沉睡上千年的技艺,一醒便震惊了天下! 感谢以下小伙伴为本文做的贡献~ 旁白:佳楠 采访:文清 撰稿:文清 后期:邓劲航 图片:国家地理、华人频道网站(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这里是四川》·匠心系列精彩回听/这里是四川 聚源竹雕:刻刀下的减法艺术 这里是四川 成都皮影大师叶牧天:40年光影人生 杖头木偶传承人:把一生奉献给舞台 蛋壳画:寸间千里咫尺万变 川剧:于传承中,立德树人 桂花土陶:泥与火的涅槃 成都银花丝:心中有磅礴,手下丝如发 新津龙舟:匠心“船”说 蜀锦:蜀风古韵织出璀璨今生 徐氏泥彩塑:把时间揉进土里 羌族草编:古老技艺现代匠心 羌族水磨漆艺:漆艺传人四十年守护只为这抹不褪色的光亮 德阳潮扇:清风徐来 绵竹年画:画中不仅只有“年”一年天都在其中 彝族银饰:凉山布拖县打银家族:沿着血脉传承的热爱 蜀派古琴:七代家传延续蜀中琴音 蜀绣:传承人胡绎丹:艺术,要欣赏,也要回归生活 道明竹编:记忆中的民间老手艺在她手中重返生机 成都漆器:坚守与传承听两代人讲述“漆”彩人生 节目简介 FM.1四川新闻频率年度重磅策划——主题文化声音纪录片《这里是四川》,用声音记录四川人文自然,勾勒由古蜀传承至今的精神地图,为天府书写亲切又磅礴的民间历史。 《这里是四川》将呈现从历史发展中天府之国庞大而细腻的文化、精神、气度,指引四川未来的去处。 年6月12日起,每天20:00,用耳朵聆听,用心感受,一部为四川人、新四川人呈现的四川情怀历史。 版权声明:《这里是四川》节目版权归四川新闻频率FM.1所有,严禁转载! 合作请联系:4001881转3 每天,有百万听众/粉丝通过“四川新闻频率FM.1”品牌 了解世界上的“新闻,不止于新闻” ·通过电波,全川百万高质财智阶层锁频收听; ·超十万粉丝通过九大公众咋样治白癜风什么原因导致白癜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