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株潭与浏阳:南瓜与绿豆 从最新谷歌地图中的城市建成区面积看,株洲、湘潭的建成区比浏阳大了10倍也不止。两个巨大的地级城市被近在咫尺的渝厦高铁抛弃,绿豆大小的浏阳却被选中,除了长沙滥用省会权力以牺牲其他城市的利益来悉心照顾自己的小弟以外,难有其他解释。别忘了,高铁要有足够的客流,要讲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客流不足就谈不上经济效益和可持续发展。株潭两市万人口,而浏阳不到万;株潭两市亿GDP,而浏阳不到0亿;株潭是两个地级城市,而浏阳不过是一个县级市;株洲是南方重要的工业中心,湘潭是伟人故里,湖南重要的工业城市。除了单纯的GDP之外,株潭在高等教育、科学研究、文化传承、医疗卫生、区域政治和对外交流等方面,都处于一个县级城市浏阳所无法企及的地位。孰重孰轻,一目了然。 (二)高铁的定位:县级城市缺乏PK资格 已有的高铁即使经过一些县城,也没有特地设站。如京广高铁在湖南境内经过的临湘、岳阳县、湘阴、永兴、宜章等地就没有设站,其它省份和其它高铁类似的例子不胜枚举。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出,高铁的定位,尤其是国家骨干高铁的定位,主要是解决重要和核心城市之间的快速交通问题,而不是面向县级行政区这个层次的。因此,渝厦高铁作为国家八纵八横的骨干高铁,为了照顾浏阳一个县级市而舍弃株潭两个地级城市,是违反常规的。 按道理,差不多的地理条件和运输距离下(从长沙西到萍乡,渝厦高铁取道浏阳的北线与取道株潭的南线方案,其距离差距不超过5公里,),一个县级行政单位在高铁设站的竞争中是没有资格与两个地级城市PK的。但现实就是这么诡秘,作为县级城市的浏阳不仅要争,而且在大哥长沙的关照下竟然还争赢了,不能不说匪夷所思。要照顾浏阳,一条兼顾黄花机场的城际铁路就可以解决,为什么要处心积虑地弱化株洲和湘潭地级城市的交通便利条件呢?难道不是本位主义、地方主义在作祟?难道不是某些大哥在滥用省会的权利? (三)空铁联运:不靠谱的幌子 渝厦高铁湖南段选择北线(经浏阳)的另一个理由是,方便在黄花机场设置站点,以构建高铁与机场的空铁联运体系。如果这样,渝厦高铁在长沙市区就设有两个站点:另一个是长沙规划重点建设的交通枢纽——长沙西站。问题是,一趟高铁有在一个城市市区范围内停靠两个站点的先例吗?北京的高铁站好几个,但各有分工:北京西站停靠京广方向的高铁,北京南站停靠京沪方向的高铁,北京北站停靠西北方向(京张)的高铁,北京星火站停靠东北方向(京沈)的高铁,但没有任何一趟高铁停靠其中的两个站点。广州,上海,武汉,郑州,哪一个城市存在一趟高铁停靠同一个城市市区两个站点的?显然,快速送达特性所决定的(渝厦)高铁在长沙市区只可能停靠一个站点。那么,是停靠重点打造的枢纽长沙西站,还是机场站呢?显然,在只有一个选择的情况下,大概率是长沙西站。这样一分析,答案就出来了,所谓的空铁联运注定是一句空话,只不过是为北线方案及其照顾小弟浏阳找一个好听的幌子而已。 (四)株潭联络线:被精准算计的陷阱“顾忌到”株潭的不满,有关部门初步决定渝厦高铁从长沙西引出一条株潭联络线。问题是,这样一条联络线还是被长沙耍了:一是联络线到株洲南截止,并不延伸到醴陵、萍乡,这样,株潭到厦门、赣州方向仍然没有高铁,株洲到上海方向也没有高铁;二是,据初步设计方案,长沙西到株洲南的联络线将兼做城际铁路,从长沙西到湘潭北之间设置3个站点,且全部在长沙河西境内;而湘潭北到株洲西之间只设置一个站点。联络线被设计兼做城际铁路,是典型的被长沙精准算计了。因为(1)以城际铁路名义设计的铁路线,等级相对较低,不可能是标准的高铁,但湘潭株洲要的是直达外地的快速高铁,而不是跑到长沙来转车的城际铁路(已有一条城铁,因管理不善,客座率很低);(2)以城铁名义设计的联络线,既在名义上照顾了株潭的情绪,堵住了株潭的嘴巴,又在实质上彻底断送了株潭将来修建长沙西-湘潭北-株洲西-醴陵-萍乡高铁、以缓解株洲铁路交通地位边缘化的可能性(重复建设)。 (五)株潭被压制:为何与如何 因纵向的湘江黄金水运通道和横向的湘赣走廊-涟水通道在湘潭交叉,历史上,湘潭一直是长江以南直到广州之间最重要的商业中心,是中国的四大米市、主要的药材集散中心之一;湘潭老城区至今仍然可以寻觅到当年江西、直隶、陕甘、江浙等几十个会馆的遗址。因湘江河道顺直不便于停船,长沙的港口条件不好,一直作为湖南的政治和文化中心,而从来不是一个商业和经济中心。鸦片战争以后,五口通商使广州(十三行)从中国唯一对外贸易窗口的高处跌落,内地通往广州必经之地和货物集散中心的湘潭的商业地位从此下降。但是,由于湘潭仍然处于长江以南最重要交通通道的核心位置,当以铁路为代表的陆上交通方式成为主流时,纵向的京广铁路、京广高铁、京广国道、京广高速公路,以及横向的沪昆铁路、沪昆高铁、沪昆国道、沪昆高速等都必须取道湘潭。因湘江在湘潭绕了一个大弯,因当年的技术和经济能力有限,早年纵向的京广铁路为节省一座跨江大桥绕过了湘潭城区,从城东30里的株洲镇(属湘潭县)通过。这成就了株洲,并进一步削弱了湘潭的交通地位。通过多年的发展,株洲独立成市,但两市相距不远。本世纪开始,技术的进步和国家经济实力的增强,让新建的京广高速、京广高铁不再需要绕弯,从湘潭与株洲之间直接跨越湘江。这样,既取直了线路,又兼顾了两市的发展。 不管怎么样,自南宋以来,长江以南的交通中心,一直在湘潭与株洲之间来回摆动,但从来就没有到过长沙。由于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湘潭(包括株洲)历史上商业繁华、人物交汇、文化交融,以至于开风气之先。近现代以来,以湘潭城区为中心的五十公里范围内,先后诞生了改变中国命运和具有世界影响的一大批杰出人物,如曾国藩、毛泽东、彭德怀、陈赓,以及王闿运、齐白石、马英九、宋楚瑜等。直至今天,活跃在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舞台上的诸如刘强东、冯小刚、汪涵等也自以为湘潭人而自豪。 湘潭和株洲的政治、文化、经济和交通地位,不能不让人羡慕嫉妒恨。被人觊觎已久,实属正常。但是,公平的竞争应该排除类似于“寻租”式的恣意运用行政权力进行干扰。 这些年来,湘潭、株洲经常被人算计,下面略举几例: 首先,长株潭三市距离都不远,京广高铁规划的时候,湘潭和株洲都同意在三市中间合建一座大型综合性的高铁站,但长沙不同意。结果,长沙在东边修建了长沙南站,株洲在西边修改了株洲西站;尽管线路经过湘潭,但被牺牲而没有设站。几年以后规划沪昆高铁,线路在株洲城区边上绕了一个不可思议的大弯,直奔长沙而去,就是不设站。这样,三个城市各有一座高铁站(沪昆高铁在湘潭设有湘潭北站),长沙夺去了两条高铁交叉的枢纽位置,株潭各自建设一个功能不全、车次不多的单线高铁站。结果,株洲彻底失去了其立市之本的铁路枢纽地位,其东西方向的人员交通,只能远去长沙南转乘。从此,高铁时代的株洲,从南方最重要的铁路枢纽沦落为一个普通的内地城市。更为突出的是,三市各建一座相距不远的高铁站,重复建设造成巨大浪费,多增两个站点导致特别讲究时效性的高铁的效率大大下降。 其次,连接三市的长株潭城铁,竟然被规划成株潭两市不直接连通,且不经过高铁枢纽长沙南站;连接黄花机场、长沙南高铁站的磁悬浮城轨,也竟然不连接长株潭城铁。这样,一方面,株潭两市等于没有互通的城铁(名义上有),另一方面,株潭市民来往黄花机场、长沙南站变得十分不便;更为重要的是,长株潭城铁和机场磁悬浮的客座率低下而形同鸡肋。 第三,沪昆高速公路株潭路段已经变得十分拥挤,拓宽或者新建一条复线势在必行。规划中的醴娄高速就是为了解决这样一个问题。但是,江西通往长株潭地区已建有三条高速,其中的昌栗高速到达湖南边界(株洲正东)的时候是一条断头路,只能转入长萍高速(长沙-萍乡)去往长沙方向。醴娄高速如果能够东接昌栗高速,西联娄怀高速,那么就能够在整个湖南和江西境内形成一条分流沪昆高速的完整平顺的复线。驻在长沙的省属有关交通规划部门,竟然就不这么做。原因嘛,明眼人可以看出,这将方便株潭,并似乎有一点点削弱长沙梦寐以求的高速公路交通中心的味道。(图2) 第四,属于省内高速的醴娄高速在经过株潭的时候,规划线路远离两市市区(30公里以上),成为一条纯粹的过境高速公路,对解决两市市区的对外交通问题(如沪昆高速湘潭北就是湖南著名的堵点)几乎毫无裨益。问题是,省内高速公路如果不着重解决省内城市的对外交通问题,为什么还要省里来规划实施,而不是国家来规划实施? (六)株潭的出路:一体化直至合并 长株潭一体化被长沙冷落了很多年而一直进展缓慢,但最近长沙为什么又突然热乎起来了呢?原因是,在部分学者的呼吁下,株潭两市的官员和老百姓已经逐渐认识到,只有株潭一体化直至合并,才能增强两市与长沙的博弈能力而少受压制,也才是两市未来发展的真正出路。看到济南合并了莱芜,长沙可能有些心动。但是,笔者斗胆放言,长沙不可能合并株潭,只要共产党领导,就绝无可能!济南为什么不合并泰安,而舍近求远去合并莱芜?对中国文化和中国国情有一定理解深度的人,一定可以看出端倪。同理,湘潭这个名字是不可能被长沙合并而消失的,正如湘潭大学的名字不可能更改而消失一样。既然湘潭不可能被长沙合并,历史上属于湘潭并更靠近湘潭的株洲也就自然难以被长沙合并了。这些年来,打着“一体化”的旗号,长沙千方百计攫取株潭的传统优势并收获颇丰,株潭则优势净失、有苦难言,以至于三方各怀心思,“一体化”难有什么实质进展。那么,接下来株潭就应该干脆放下这个问题,该干啥干啥去。去掉任何幻想,株洲和湘潭应该立即启动两市一体化步伐直至完全合并,以增强两市面对长沙的博弈能力,才能在未来的发展中争取主动并把握自己的命运。两市官员和老百姓必须同心协力,快马加鞭,马上着手对内对外的沟通、说服工作和相应的院外活动。 株洲和湘潭本来就是一个地方,两市渊源相同,距离贴近,规模对等,相互包容,建成区目前已混为一体,不存在谁吃掉谁的问题。如果要讨论中国两个城市合并的天然条件的话,株潭无疑无出其右。 (七)一股独大与双子竞争其实,株洲、湘潭合并对湖南整体社会经济的发展的促进作用将远远大于所谓的长株潭一体化。中国所有发达省份都有两个良性竞争的双子座城市,如深圳和广州,厦门和福州,宁波和杭州,苏州和南京,青岛和济南,大连和沈阳等;所有欠发达省份几乎都是省会“一股独大”,如武汉、郑州、西安、南昌、贵阳、昆明,以及长沙等。株潭合并,定位为湖南的工业和经济中心,长沙定位为政治、文化和教育中心。按照自然形成的区位格局,而不是拔苗助长式的权利粗暴干预,来定位和规划长株潭地区未来的发展,在湖南形成一对双子座城市,两者定位不同,各得其所,良性竞合,将带领湖南快速步入发达省份的行列。 在公司治理结构中,“一股独大”引发严重的道德风险、内部人控制和损害小股东权益等问题,因而臭名昭著。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独大”的省会城市占尽各种资源,剥夺周边城市的发展优势和机会,导致各种非平衡发展问题。“十九大”提出新时期我国社会的基本矛盾是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矛盾。任由省会城市利用自身的权利优势抽取周边城市的发展资源,将引发更加严重的不平衡发展问题和更加突出的社会矛盾,严重损害省域社会经济发展的整体潜力和社会的公平正义。因而,作为着眼一省全局的省委省政府,应该适当抑制独大的省会城市对周边其他城市发展资源和发展机会的压制和攫取行为,以谋求省域社会经济发展的整体优化和各城市之间的良性竞争。 (作者系清华大学博士后) LiuHongwei赞赏 长按呼和浩特治好白癜风的医院老中医治白癜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