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古地图,可以溯源至中华文明早期的夏代。自夏以降,历朝历代编制的地图无论是种类还是数量都是相当丰富的,但流传下来的古代地图却为数极少。缘何如此?除了历史上的几次图籍损毁事件之外,地图本身的特性、古代地图介质的不易保存以及地图制作的复杂性也影响了它的传播。因此今天我们能看到的古代地图实物是非常少的,其中的“之最”,就更显得弥足珍贵了。 保存下来的最古老的原始地图 在云南沧源佤族自治县发现的巨幅崖画《聚落图》和在河南安阳殷墟遗址花园村出土的《田猎图》,是已发现的中国保存下来的最古老的原始地图。 最早的刺绣全国地图 三国时期,吴国孙权为了消灭魏、蜀,想物色“善画者,使图山川地势军阵之像”。丞相赵达推荐了他的妹妹赵夫人,赵夫人认为用笔墨绘制的地图不容易保存,于是用刺绣的方法把列国及五岳、河海、城邑、行阵之形刺绣于方帛之上。这是目前已知的最早的刺绣全国地图,也可以说是一幅新型地图。 最早的历史地图集 西晋初年,裴秀主持编绘了《禹贡地域图》18篇,并提出“制图六体”的法则。该图约绘于晋武帝泰始四年至七年(~年),主要内容为《尚书·禹贡》所载山海川流、原隰陂泽、古之九州、晋初之十六州及郡国县邑、疆界乡陬、水陆径路,按其所创“制图六体”法则绘制而成。比例尺为“二寸为千里”(约1∶90万)。它是晋初时的全国性地图集,地理学界认为它是中国已知最早的历史地图集。但原图已佚。 最早的纸质地图 年9月在甘肃天水放马滩五号西汉墓中出土的一幅纸质地图,是中国甚至世界迄今发现的最早的纸质地图。该墓葬属西汉文景时期,纸图的出土证实了纸张的使用比蔡伦“发明”纸张要早余年,也说明蔡伦造纸并非“发明”而是“改进”。 最早的墓葬地图 年在河北平山战国中山王墓出土的《兆域图》,是中国目前发现最早的一幅较科学的墓葬地图。《兆域图》的表示方法已脱离了原始形象,具备了地图各要素的基本内容,诸如线划符号、比例尺、方位及注记等。 现存最完整的古代城市规划图 《平江图》是中国最佳的古代石刻城市平面图,采用了平面和三维立体相结合的表示方法,突出地表示了城垣、街坊、衙院、寺观、殿堂等建筑。全图共采用了水系、街道、建筑物、山脉、树林五大类16种符号构成的符号系统,形象直观,清晰易读。图上对水道表示得十分详细,在图边还采取了超比例压缩的办法表示了文化遗迹和风景名胜。它不仅是我国现存最完整的古代城市规划图,也是世界地图学和建筑艺术历史宝库中的珍品。 现存最大的古代石刻城市平面图 《桂州城图》又称《静江府城图》,是中国现存最大的古代石刻城市平面图,镌刻在桂林城北鹦鹉山南麓三面亭后的石崖上。该图系宋代留存的、突出军事要素的城防规划图。从图上看,桂州城根据不同地势部署兵力,城防措施十分严密。 最早的军事地图和彩色地图 军事地图 彩色地图 年12月在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驻军图,是目前发现的最早的军事地图,也是最早的彩色地图。图中防区界线、军事地点等用朱红色表示,河流及人工蓄水池用蓝、青色表示,水坝及居民点用黑色表示。在“驻军图”上,将兵力部署、设防重点、防御方向、友军联络等作战意图都清晰地表示了出来。 最早正确表示非洲南部尖端方向的地图 由元代著名地理学家、地图学家朱思本(~年)花费十年时间,以“计里画方”法绘制成的《舆地图》,既总结了唐宋以来的地理学成就,又增加了许多现势性资料,资料真实可靠。科技史专家李约瑟对《舆地图》的评价很高,他说:“在14世纪的欧洲和阿拉伯的地图中,常把非洲的那个尖端画成指向东面。直到15世纪中叶才把这个错误纠正过来,可是在公元年刊印的这一册中国地图集中,非洲的那个尖端则是指向南方,并且还有其他证据可以说明,朱思本早在公元年就已经是这样画的了。” 现存最早的印刷地图 国内现存最早的印刷地图是宋高宗绍兴年间杨甲编撰《六经图》中的《十五国风地理之图》。科技史专家李约瑟说:“欧洲的第一张印刷的地图要比它晚年左右。”不仅如此,此图制图水平也远在欧洲第一张印刷地图之上。 最早刻印的历史地图集 《历代地理指掌图》是中国最早刻印的一部历史地图集,又称《地理指掌图》。图集内容丰富,包罗万象。共有图44幅,其中除《二十八宿辰次分野图》外,每幅图中都有几百个地名,清晰地反映了行政建制方面的历史沿革,是研究宋代以前中国历史地理概况的珍贵资料,体现了宋代较高的制图、刻印水平。 最早的较完整的全国性综合地图集 由明代罗洪先编制的《广舆图》,共有图45幅,合成一册,是中国目前所见最早的一部较完整的全国性综合地图集。《广舆图》以总图为首,按行政区划分幅列图,并附有专门地图,也可以说是一部比较完整的、附有域外地区的综合性地图集。其编绘方法影响了其后年的中国地图发展史。该图精度较高,在绘图中创制了24种符号,初步形成了地图符号系统,使地图绘制趋于标准化。 最早的公开版大型地图集 年编制出版的8开本《大清帝国全图》,是我国第一本公开出版的大型实用参考地图集。 中国最早的实测地图 清代康熙皇帝组织测绘的《皇舆全览图》,是中国第一部实测地图,无论从数学基础、实施测量的规模之大和时间之早,还是从地图内容的详尽程度和彩色绘画水平来看,都是中国和世界地图学史上极为珍贵的地图作品,此后年间出版的地图多以此图为蓝本。《皇舆全览图》又称为《康熙内府舆图》。在西藏测图时,还发现了珠穆朗玛峰(《皇舆全览图》上标明为“朱母郎马阿林”,系藏语“女神第三峰”的音译),比印度测量局的英籍测量员埃佛勒斯(G.Everest)在咸丰二年(年)对此峰的测绘要早年。科技史专家李约瑟认为:该图不仅是亚洲而且也是当时世界上所有地图中最精确的。 最早的中国自编的世界地图集 《海国图志》是在鸦片战争后,为图强御侮,在“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指导下,由林则徐委托魏源所编。这是中国人自编的第一本世界地图集,也是中国编制世界地图集的一个里程碑。 从西方传入的最早的世界地图 耶稣会传教士利玛窦于万历十二年(年)绘成的《山海舆地图》,是从西方传入中国的第一幅世界地图,图中绘有经纬度、赤道、五带。但是此图将中国置于不显眼的角落而且面积也相应缩小,故刊行后引起中国人的不满。针对这一情况,利玛窦后来绘制的世界地图,均把中国绘在图的正中,在图上也尽量使用中国的旧地名。 ·来源· 《地图》杂志浙江测绘与地信扫一扫下载订阅号助手,用手机发文章赞赏 长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