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2日至7月3日,湖南遭遇暴雨,暴雨带来的大洪水,导致湖南全省14个市州逾千万人受灾。根据新华社7月7日消息,此次灾害累计核实因灾死亡、意外落水溺亡、失联人员共44人。在受灾最严重的湖南省宁乡市,对当地人来说,这场灾难远比年的洪水更凶猛,能与之相比的只有近半个世纪前年的特大洪水。 当地政府还通报,7月1日,宁乡市大成桥村发生救援冲锋舟侧翻,致13人落水,3死亡,1人失联。出事时,冲锋舟上共载重21人,除了驾驶员和村里的妇女主任,所有村民均没有救生衣。 救援冲锋舟超载 直到7月1日早上,70岁的欧碧良夫妇对大雨的形势估计依然是乐观的,他们对接下来一天要经历的祸事毫无知觉,事实上,也无法知觉。当天早上,夫妇俩吃完早饭,丈夫李仁群出门去玩牌,欧碧良有点担心地嘀咕:“你今天不要出门了,怕是要发水。”李仁群乐观地说“不会的不会的”,就出门了。 后来,根据官方通报,6月30日至7月1日,24小时内,湖南省宁乡全市平均降雨量高达.9毫米,已经接近特大暴雨的标准“24小时毫米”。但欧碧良夫妇对本刊说,当天他们并未接到任何防范通知。李仁群是当天接近中午的时候,才被玩牌的人略带戏谑地催促,“你还不回家,你家里都发大水了”。他记得自己当时回家的时候,雨势已经变小,他还能跟平时一样,从田边的乡间小路轻松地走回房子。但等到回到家里没多久,老两口就傻眼了,家里的房子是一个小院子,离沩水江堤只有米远,洪水很快涌进来,欧碧良记得,当时院子门口两扇大铁门中只关了一扇,“水来得特别快,像浪一样打过来”。 离欧碧良家米远的沩水,这里有一处的堤坝已经变得很薄,让欧碧良忧心忡忡(王海燕摄) 到下午的时候,欧碧良在二楼接到了自己平时在长沙市区做生意的儿子的电话,催促他们赶紧离开房子,转移到安全地带,当时老两口对房子里的东西不放心,还不太愿意。直到傍晚,欧碧良家的院子里,水已经涨至腰深。住在欧碧良对面、隔着几块稻田的侄子欧伟文带着一艘本地人驾驶的小渔船过来接老两口,带他们转移。当时,欧碧良还来得及在家里收拾了一点钱、首饰和衣服带在身上。 欧碧良夫妇居住的地方在湖南省宁乡市大成桥镇大成村4组,当地人称欧家湾,离宁乡市区20多公里,离湖南省会长沙约70公里。这里地势平坦,土壤肥沃,良田相接,毗邻市区,是当地较为富庶的村子,欧碧良家祖祖辈辈都在这里居住,但这个地方最大的缺点就是“爱发大水”,当地人已经有些习惯了。 因为欧家湾正处在一条叫沩水的大河及其支流相接的三角冲刷地带,沩水是湘江的一级支流,上游还有几座水库,包括与全国三大土坝水利工程之一的黄材水库泄洪道相接,导致这里发暴雨时极易发涝灾。 从黄财水库的堤坝上,可以看到包括大成桥镇在内的伪水周围地势平台,良田相接,但也经常发生涝灾(王海燕摄) 当时,小渔船载着欧碧良夫妇和欧伟文从已经变成一片汪洋泽海的稻田和乡间小道上曲折通过,到达平时走路大约需要20分钟以外的一个路口。那是一个道路与溪流十字交叉的路口,道路被夹在一座煤粉厂的两间厂房中间,溪流很深,超过一人高,通往一条当地人叫“小河”的沩水支流,路边还有一条修建了水泥堤的灌溉沟渠。欧碧良夫妇在那里下了小船,和更多的村人一起站在煤粉厂的一个小平台上,等着政府的救援冲锋舟。 直到那时,虽然形势紧急,但没有任何人想到死亡,地势更高的安全地带,也即救援指挥部就在米以外,平时走路,三两分钟就到了。当时冲锋舟上已经有三个人,包括两位坐在一头一尾的民兵驾驶员和大成桥镇河潭村妇女主任李元秀。欧碧良记得自己当时有点害怕,除了去年同样是因为洪水坐过一次救援冲锋舟外,她一辈子没坐过船,她还非常清楚地记得,当时开船的驾驶员用很大的声音安慰有些惊慌的村民,“上了,上了。不怕!不怕!全部都上!”于是所有人都很快上了冲锋舟,在舟上以两排相对的方式挤挤挨挨地蹲下。当时到底有多少人等着上冲锋舟,欧碧良已经记不清楚了,只记得“好多人好多人”。其中不少是老人、小孩和妇女。根据大成桥镇政府后来的通报,当时船上共有包括民兵在内21人。 原先就在舟上的三人均身穿救生衣,但他们并没有给等着上船的村民提供救生衣。一名大成桥镇政府的工作人员后来对媒体说,没有提供救生衣的原因是,多趟转运后,有些村民忘记归还,导致出发的时候只剩下7件,且全部湿了,村民不愿意穿。一些当时上船的村民则对本刊说,当时冲锋舟和驾驶员都没有询问他们,他们也在舟上看到救生衣。 有没有救生衣,对一些人来说,很快就变成生死差别。因为这辆超载的冲锋舟在刚刚开出后,就立刻发生了侧翻,导致13人落水,3人死亡,1人失联,其中死亡的是欧碧良的弟媳谢招连、侄儿媳妇谢霞和同样住在欧家村的村民陈保兰,失联的则是欧碧良4个月大的侄孙女欧心阳。河潭村妇女主任李元秀同样落水了,但因为穿着救生衣浮在水面,又抓着冲锋舟,很快就被船上的人拉了上去。 侧翻时刻 根据大成桥镇政府的通报,冲锋舟侧翻是因撞到不明物体熄火,引发船上人员恐慌发生侧翻,致使部分人员落水。欧家湾的村民余香是当时最近的目击者,也是死者陈保兰的弟媳,她当时就带着自己两个7岁的孩子,站在村民上船的煤粉厂厂房的平台上,她本来也是去等着上船的,只是迟了一步,她到达的时候,冲锋舟已经开走了。她当时甚至还有一瞬间的失望,因为她听说,那已经是冲锋舟最后一趟过来接人了,这意味着她和两个孩子被抛下了。 但这种失望只持续了也许几秒钟,因为她立马就看到,冲锋舟刚刚开出去,本来是要沿着原本的道路路线直往前去,却在小路和沟渠的交叉口被一股急流冲得转了向,沿着沟渠径直往下,朝大约50米外的沩水支流冲过去,很多人从船上掉了下来,周围立马响起一片尖叫和呼喊“救命”的声音。 那个路口之所以有急流,是因为煤粉厂厂房夹着道路形成了一个出口,交叉右侧通向沩水支流的地面又有一个比周围地带倾斜度大得多的缓坡。那条路本是欧家湾散居的村民通往县道的必经之路,正是因为这个路口积水较深,从早上开始,阻止了很多村民自行转移至安全地带。 在地图中,③④⑤分别为欧子建、陈保兰、欧碧良三家居住地点,①为转移目的地,三家人自行或乘小渔船来到②处乘坐政府安排的冲锋舟,冲锋舟刚刚开走即出现侧翻 这也是一个致命的出事地点,因为当时各处农田和道路虽然已经是一片浑浊的汪洋,但至少是平静的,但冲锋舟侧翻的地点一股急流正冲向不足30米外的沩水支流,而那时,这条支流的河水已经超过河岸,泥浆色的波浪湍急凶猛,狰狞可怖。余香立即爬到煤粉厂更高的地方去看,阴暗的天色里,已经只能看到冲锋舟的黑影一起一伏,再也看不到任何人影,一个她看不清楚是谁的成年人则抱着一个小孩,踩在沟渠边的一棵树根上,声嘶力竭地呼喊着“救命”,她的两个孩子吓得抓着她的衣服又哭又跳又叫。 而对船上的人来说,当时的情景更加恐怖。陈保兰对本刊说,当时“船一偏,就把船上那一边的人全部丢进水里了”。湍急的浑水随即涌进舟里,瞬间就齐没到他们蹲着的腰身,她的丈夫李仁群赶快挽着她的胳膊慢慢坐平,朝对面滑过去,竭力保持冲锋舟的平衡。陈保兰和孙子李彦凯同时掉进了水里,50多岁的陈仁贵立即跳下船去将李彦凯捞上冲锋舟。但是等他再转头寻找,他已经在湍急的水里看不到妹妹的身影了。 欧碧良的弟弟家当时有7口人在冲锋舟上,包括欧碧良的弟弟欧子建、弟媳谢招连、两个侄儿欧大伟和欧伟文、欧伟文的妻子谢霞、欧伟文2岁的女儿欧雨阳、欧伟文的女儿欧心阳,奶奶谢招连和谢霞手里各抱着一个孩子。根据欧大伟对媒体的回忆,在看到船要翻了之后,瘦高的他主动跳了下去,而根据船上另一外村民袁尚文的说法,当时跳下船的还有站在船头的一位民兵。但已经无济于事了,严重超载的冲锋舟不受控制地发生了侧翻,坐在同一侧的13人(包括在船上的欧子建所有家人)全部掉进了水里。 冲锋舟本应沿着绿色箭头方向,将村民转移至安全地带,却在开出后发生侧翻,同时失控转向了红色箭头的方向,从那里往前30米,当时是波涛汹涌的河流(王海燕摄) 一片混乱当中,欧伟文和欧大伟只救起了2岁的欧雨阳。而另外一边,余香看到,正准备继续转移村民的渔船上也有人扑过来救人,在绕过煤粉厂的稻田地带,救起了几个被河水冲了一大截的村民。但当时天色已晚,找人本就困难,而且“冲到河道中间的话,那么大的水,再会游泳的人也救不了啊!”余香对本刊说。政府重新派出的救援船则是半个小时后才达到出事地点,那个抱着小孩拼命呼救的人,也是直到那时才被救起。 事实上,政府的救援指挥地点就在离出事地点米左右距离的县道上。如果复原当天村民们的转移路线,可以发现,欧碧良夫妇及欧子建一家是由村民驾驶的小渔船转移到煤粉厂。而陈保兰祖孙则是自行走了一段水路,换乘小渔船,最后才坐上冲锋舟的。 余香和陈保兰的家一墙之隔,是陈保兰的妯娌,她对本刊说,虽然当天早上她的丈夫李谷明就给村里打过电话,询问救援计划,但直到下午她才在北京哪家治白癜风医院最好庆国庆中科白癜风专家会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