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了!年,祁怀好从湖南省教育厅民族教育处到吐鲁番市教育局,一干就是5年,成为了湖南教育援疆时间最长的一位援疆干部。

在这五年中,祁怀好很多时候很欣慰:因为吐鲁番市中等职业学校成功升格为高等职业学院,市实验中学跻身新疆自治区示范性高中,实现了吐鲁番教育“零的突破”;几百名教师通过湖南“歆语工程”等系列培训成为了吐鲁番双语骨干教师,全市双语教育基本实现全覆盖;利用湖南省的优质教育资源,开办援疆班,办好周南班,一批批新疆学子求学湖南,满载而归……

很多时候,祁怀好却很歉疚:远在新疆,他很少和女儿交流,从参加中考到现在的高三备考,都没有太多时间关心;年迈的母亲因病住院,只能通过电话安慰;家里出现了棘手的事情,不能第一时间处理,只能拜托朋友帮忙……

但祁怀好并不后悔,因为在他心中一直有一个信念——永怀赤子之心,是他作为一个共产党员对新疆人民的庄严承诺,也是作为一个教育援疆者对新疆教育事业的庄严承诺。

从异乡人到“新疆通”

刚从湖南回新疆的飞机上下来,祁怀好的耳边还时常若隐若现地回荡着飞机起落时的轰鸣声。他不时用手拍一拍耳朵,总是很大声地跟人说话。

从湖湘大地到西北边陲,吐鲁番与长沙有近两个小时的时差。说是晚上8点,其实这里还只是傍晚,太阳刚刚下山,下了班的人们才踏上回家的路。

类似这样时空的转换,对于祁怀好来说已是再稀疏平常不过的事情。从年至今的五年时间里,他经常辗转于新疆和湖南两地之间,一头是沉甸甸的责任,一头是暖暖的亲情。

那时,他的前任陈书国在留疆工作后病逝,祁怀好放弃了原本稳定的生活环境和驾轻就熟的工作氛围,义无反顾地接过接力棒,这一接就是5年,成为全省教育系统援疆时间最长的一位援疆干部。

其实,祁怀好一直与民族教育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除了自身少数民族干部身份外,从张家界市教育局到湖南省教育厅民族教育处,再到现如今的吐鲁番市教育局,他将这种巧合视为一份特别的缘分。

初到这片陌生的土地,祁怀好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跑”,跑遍了全市每一个乡镇学校,跑遍了所有教育援建项目工地,把大量时间放在乡镇学校,了解基层教育教学情况。“跑”多了,渐渐习惯了新疆的风俗习惯。祁怀好说,虽然早就对新疆人大块吃肉、大碗喝酒的生活有所耳闻,也做好了入乡随俗的准备,可当一杯杯高浓度的酒摆在了桌上,还是让他很为难。

“来,这杯是‘入伙酒’,干了这杯,你就是我们吐鲁番人了……”下乡调研时,时常会有热情的维族老乡为他斟上满满的一杯。若在以前,素来不胜酒力的祁怀好必定会满口拒绝,可看着维族乡民们满心的热情,他会豪爽地端起酒杯,硬着头皮一饮而尽。尽管喝上一小杯就醉了,祁怀好却赢得了维族老乡的赞誉,成了他们眼中的“自家人”。

时间久了,祁怀好对吐鲁番的风俗民情也有了更多的了解。这里是个载歌载舞的地方,虽然不擅歌舞,他照样会学着扭扭脖子、摆摆手,略显生涩的动作引得大家笑出声来,他也毫不介意;这里是个盛产玉石的地方,闲暇的时光,他便向行家里手“拜师学艺”,学着鉴别玉石的成色和真伪……在祁怀好的眼中,只有真正的融入当地的风土人情,工作起来才会更加得心应手。

敢啃“硬骨头”的教育局长

吐鲁番的夜来得要比长沙晚一些,凌晨一两点,才约莫有了夜色正浓的味道。这个时候,远在家乡的妻儿早已安睡,祁怀好却辗转难眠。

来到这里以后,他有个特别的习惯,夜里趟在床上,总是翻来覆去无法入睡,反倒是客厅里的沙发成了他的“卧席”,很多教育援疆的思虑与谋划都是从这里诞生的。

其实,从援疆的第一天起,祁怀好就怀揣“一定要为吐鲁番教育做点什么”的理想,这也是他报名援疆的初衷。只是,到了这里才发现,吐鲁番的教育发展总体水平比较落后,想要改变这里的教育面貌,确实是一块难啃的“硬骨头”。

与教育打了一辈子交道的祁怀好深知,对于民族偏远地区来说,学校硬件设施的配备固然重要,但师资力量的充实与提升才是重中之重。一组调研数据给他带来了很大的震撼——年,全地区汉语和双语教师结构性缺编严重,在实施双语教学的所学校中,双语任课教师缺口达余人。

怎么啃下这块“硬骨头”?祁怀好曾率队到全国知名高校“招兵买马”,可常常是围观者无数,真正走上讲台的却少之又少。招聘会上的冷遇让他下定决心从根本上改变双语师资紧缺的短板。

怎么办?出身湘西的祁怀好想到了自己的母校——吉首大学。趁着回乡探亲的机会,祁怀好找到吉首大学,经过多次调研,最终选派了9批名双语骨干教师赴湖南吉首大学参加为期4个半月的脱产培训,为吐鲁番教师搭建了一个专业的双语培训平台。

同时,在祁怀好的推动下,湖南把吐鲁番校长培训纳入湖南省民族地区校长挂职培训计划,每年选派5~10名校长到湖南优质学校跟班学习,培养了一批优秀的校长。

“你们湖南人,敢啃硬骨头!”说起祁怀好,吐鲁番职业技术学院的党委书记靳义川深有感触。他告诉记者,吐鲁番职业技术学院是由吐鲁番职业中专升格而来,此前吐鲁番没办过大学,如何准备申报材料,大家心里都没有数,整个学校都没有人愿意报名来参加这份工作。

知道有了这块“硬骨头”,祁怀好又一次“兜”了下来。他按照学校需求召集了一批援疆教师,组建攻坚小组。在祁怀好的带领下,攻坚小组开了十几个专家论证会,整理成30多万字的申报材料。年春节临近,刚回湖南与家人团聚不到几天,听闻自治区教育厅来校检查创建工作,他们又挥别亲人,奔赴吐鲁番,一直忙到小年夜。现在。吐鲁番市中等职业学校成功升格为高等职业学院,实现了吐鲁番高等教育“零的突破”。

援疆教师的“大家长”

在援疆教师夏歌晨的眼中,祁怀好是教育组这支团队的“大家长”,管理着五十多个人,大到老师们的工作状态,小到生活中的头疼脑热,他常常事无巨细,行必躬亲,为人敏锐幽默,很是与老师们打成一片。

这是离家万里之外的异乡,来自三湘四水的援疆教师们从最开始的互不相识变成了肝胆相照的兄弟姐妹,祁怀好是这支队伍的主心骨。

其实,这个大家长“不好当”:因为这个队长既不管他们的“帽子”,也不管他们的“票子”。但祁怀好用一颗诚挚的心将原本素不相识的他们凝聚在一起。

“我们初来乍到,白天还好,忙着备课、上课,日子不经意间也就过去了;只是到了夜晚,生活的单调与凄清袭面而来,经常躺在床上数着天花板。”刚到一个月,援疆教师邹浩心情很郁闷。

祁怀好任何一个队员都驻扎得久,何尝不知道队员们此时的心情?为了让援疆教师安下心来,他挨个上门探访,闲话家常。在他们眼中,这个“大家长”就如同亲人一般,无关职位,无关年龄,是一位值得信赖的兄长。

只是,这位“大家长”也并非时时刻刻都是笑脸相迎,他也有严厉的时候。

一次深夜,两位老师因为琐事起了争执,险些要打起来。祁怀好第一次发火了:“多大的人了,就为了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吵成这样?这不是丢援疆老师的脸么?”其实,在场的每一个人都知道,这严厉的批评背后,是一番良苦的用心。两位老师当即致歉,这场争执也自此烟消云散。

“在吐鲁番,我们每一个人都不单单是我们自己,我们所代表的,是整个湖南的形象,容不得有丝毫的闪失。”其实,对于祁怀好而言,亲和也好,严厉也罢,都是为了让这些援疆教师能够圆满完成任务,安全地“着陆”,回到时刻记挂着自己的亲人的怀抱。

5年来,先后有3批援疆教师、两批援疆校长共人来到吐鲁番。“陪伴与见证着每一个援疆教师的成长,这是我最引以为傲的成就。”说到这,祁怀好又露出了“大家长”式的微笑。

在这里,读懂教育!









































中科白癜风暖心公益活动
北京哪个医院白癜风专科好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hunanzxsheng.com/hnxx/10169.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