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9日下午,湖南省组织举行迎接党的十九大系列新闻发布会,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省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成就。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蒋祖烜,省委宣传部副部长杨金鸢,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文明办主任刘进能,省委宣传部副部长肖君华出席发布会介绍相关情况。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周湘主持发布会。全程实录如下。 主持人:女士们、先生们、新闻界的朋友们: 大家下午好!欢迎出席今天的新闻发布会。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省宣传思想文化战线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央、省委决策部署要求,坚持正确导向,强化“四个意识”,持续深化党的理论创新成果学习宣传,精心组织主流舆论宣传,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全面加速文化改革发展,不断拓展对外宣传和对外文化交流,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思想保证和文化支撑。今天,我们在这里继续召开迎接党的十九大系列新闻发布会,邀请省委宣传部有关负责同志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省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成就,并答记者问。出席今天新闻发布会的有: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蒋祖烜先生,省委宣传部副部长杨金鸢先生,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文明办主任刘进能先生,省委宣传部副部长肖君华先生。 首先,请蒋部长发布新闻。 蒋祖烜:各位同行、各位同志: 感谢社会各界和新闻界朋友们对湖南省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党的十八大以来,湖南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在中宣部统一部署和省委省政府领导下,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两个巩固”根本任务,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坚持求真务实、改革创新,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取得了新进展、开创了新局面。 受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长蔡振红同志和省委宣传部部务会委托,这里重点向大家介绍六个方面的情况。 一、省委省政府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高度重视、大力推进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战略目标,就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省委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始终把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摆在突出重要位置,加强顶层设计,科学部署、大力推进,体现了高度的文化自信、文化自觉和文化担当。 一是作出了文化强省重大决策。去年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把文化强省建设作为“五个强省”发展目标之一,明确了“着力构建科技文化创新体系”“打造以影视出版为重点的文化创意基地”等战略任务;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把文化创新纳入“创新引领、开放崛起”战略;今年,省委省政府还将召开文化强省推进大会,进一步加快文化强省建设。 二是召开了系列重要会议。五年来,省委常委会会议23次专题研究部署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省委主要领导出席全省宣传思想工作会议、移动互联网产业发展专题会议、全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省委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会议等一系列重要会议并讲话,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作出了全面部署。 三是出台了系列政策文件。五年来,省委省政府及省直有关部门结合实际,相继制定出台《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实施意见》《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实施意见》《湖南省“十三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关于进一步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性文件,科学系统地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进行规范、作出规划、提供支持。 四是开展了系列专题调研。五年来,省领导深入宣传文化系统调研,足迹遍及全省各市州、绝大多数县市区和省直宣传文化系统各单位,在基层、在一线现场研究解决问题,推动工作落实。家毫书记多次到宣传文化系统调研。在省直文化单位调研时,家毫书记鼓励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运用移动互联网等新技术创新文化产品,延伸文化产业链条。家毫书记对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一直寄予厚望,不仅提出了打造“北有中关村,南有马栏山”产业发展新格局的思路,今年5月26日亲临现场调研,与大家一起探索园区发展方法和路径。 二、党的创新理论成果学习宣传持续深化、入脑入心 坚持把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坚持不懈地用党的创新理论成果武装党员、教育人民,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和“四个自信”。 一是理论学习教育持续深化。组织党员干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等理论书籍,编写出版《新思想?新实践?新湖南》系列丛书,供干部群众学习使用。把学习讲话作为各级中心组理论学习的突出主题,组织开展专题学习、专项督查和学习巡礼系列报道。省委印发《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实施办法》,进一步提升了中心组学习的制度化、规范化水平。 二是理论宣传普及持续深化。持续开展“学讲话、用讲话”主题学习活动,征集“微心得”,利用“微课堂”“微视频”等广泛开展网上理论宣传,人民日报推介我省探索开展的“互联网+宣讲”模式。围绕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7?26”重要讲话精神,在媒体刊发评论、言论和文章。突出中国梦主题,采取访谈形式,制作6集理论节目《社会主义“有点潮”》,从今天开始在湖南卫视播出。 三是理论研究阐释持续深化。大力推进新型智库和理论工作“四大平台”建设,确立7家省级重点智库并建立与党政部门决策对接机制,在全国率先开展省级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评选。组织开展“为改革攻坚献策”、湖湘智库研究“十大金策”等评选,推动全省社科理论界进一步加强理论阐释,积极为湖南改革发展建言献策。我省申报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连续多年居全国第一方阵,今年达到项,较去年增长32.4%。 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主流舆论宣传有声有色、氛围浓厚 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按照“48字”职责和使命要求,坚持党性原则,坚持团结稳定鼓劲、坚持正面宣传为主,讲好湖南故事,唱响主旋律、凝聚正能量、提振精气神。 一是精心组织了主题宣传。广泛深入宣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聚焦中央和省委省政府重大决策、重大部署、重大工作,特别是围绕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准扶贫、环境治理、产业升级等方面,开展主题宣传和系列报道,为经济社会发展加油鼓劲。积极创新宣传报道方式,相继推出《绝对忠诚》《为了人民》《创新开放大家谈》等一批主旋律新闻专题节目。 二是切实加强了舆论引导。推动新闻发布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率先建立“4?2?1”新闻发布模式,发布数量和主要负责人出席率大幅度提升,在全国新闻发布工作考评中获得优秀等次。及时做好环保督查、安全生产和涉湘重大突发事件的信息发布、舆论引导工作,针对干部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连续8年开展“热点话题谈心录”专题宣传,特别是在今年历史罕见的洪水面前,广大新闻工作者始终牢记使命,闻汛而动、向水而行,积极主动、有序有效地回应了社会关切。 三是全面构建了良好的网络舆论生态。成立省委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办公室,作为省委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常设机构,列入省委工作机构序列。全省14个市州均已成立网信机构。网信等相关部门严处网络违法违规行为、治理网络违法有害信息,网络空间日益清朗。推动各地各部门在人民网地方领导留言板、红网百姓呼声等平台及时回应解决网民提出的问题。 四是统筹推进了媒体融合。湖南日报、湖南广电、湖南出版的媒体融合发展项目有序推进,“新湖南”“时刻”新闻客户端用户数均超过万,“新湖南”影响力排名位居省级党报客户端前列,“时刻”被列为全国五大重点新闻客户端;芒果TV注册用户超过3亿,全终端每日独立用户超过万,跻身全国视频网站前5强。 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扎实推进、成风化人 坚持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与实践上下功夫,推动核心价值观成为人们的思想共识和行动自觉。 一是宣传引导取得了显著效果。广泛征集、评选、制作核心价值观公益广告作品,充分挖掘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优势和潜力,加大刊播力度。全省各地普遍在市民广场、交通要道、公园、校园、建筑工地围挡等醒目位置张贴、悬挂或安装核心价值观宣传标语,核心价值观内容知晓率大幅度提高,推动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二是先进典型彰显了榜样力量。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大力宣传和礼遇先进典型,在全社会营造见贤思齐的浓厚氛围。近年来,全省共有人入选“中国好人榜”,12人被评为全国道德模范,11人被评为全国美德少年。推出“时代楷模”长沙望城消防大队、“雷锋家乡小雷锋”周美玲、“三严三实”好干部左亭、“扶贫楷模”王新法、“忧乐精神典型”叶剑芝等一批有全国影响的先进典型。 三是品牌活动形成了辐射效应。充分发挥“雷锋家乡”这一道德资源优势,持续深入开展“雷锋家乡学雷锋”活动,全省注册学雷锋志愿服务组织超过个、注册志愿者万人。依托全省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24个国家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精心组织纪念秋收起义90周年等活动和“我们的节日”等主题活动。 四是文明创建惠及了更多群众。坚持创建利民惠民,坚持把核心价值观建设融入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家庭和文明校园等创建活动全过程,城乡文明程度和公民文明素质进一步提升。目前,我省已有4个地级市被评为全国文明城市,99个村镇被评为全国文明村镇,个单位被评为全国文明单位,10个家庭被评为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 五、文化改革发展全面加速、成果丰硕 立足湖南实际,着力创新文化体制机制,增强公共文化服务能力,深化文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文化小康建设迈上新台阶。 一是文化民生不断改善。落实《关于做好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文化服务工作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性文件。建成一批重点文化设施,覆盖全省城乡的公共文化阵地网络已初步形成,省博物馆已完成改扩建,即将开馆,省美术馆将于明年开馆。重点实施直播卫星“户户通”等文化惠民工程,全省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博物馆全部实行免费开放。将文化扶贫纳入脱贫攻坚总体规划,我省继去年圆满完成第一批个贫困地区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示范点建设任务后,今年将完成个建设任务。连续5年举办“欢乐潇湘”群众文艺会演、实施“雅韵三湘”高雅艺术普及计划,群众文化活动更加丰富。 二是文艺精品不断涌现。继电视剧《毛泽东》《彭德怀元帅》《秋收起义》热播后,《刘少奇》等重大题材作品进入筹拍阶段。13件作品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全省9个文化创新奖项目获省委省政府表彰。推出一批优秀出版物,重大出版工程《延安文艺大系》《中国古代历史图谱》编辑成书。认真做好传统戏曲的保护传承工作,去年组织12台优秀湘戏剧目晋京展演,产生良好反响。 三是文化产业不断壮大。以“文化+”理念为统领,推动文化与旅游、科技、金融、体育等产业深度融合,文化产业发展活力不断释放,文化产业进一步做优做强。年全省文化和创意产业实现增加值为1.26亿元,同比增长12%,占GDP比重6.12%,文化产业主要指标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据省统计局初步估算,今年上半年,全省文化和创意产业增加值约亿元,半年度首次突破亿元,支柱产业地位进一步巩固。 四是文化改革不断深化。按照中央确立的任务书、路线图、时间表,相继完成了一批重要改革任务,成立省管国有文化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组建8家省管国有文化企业集团,推动文化企业集团化、集约化发展,目前8家省管国有文化企业集团总资产达亿元;制定省管国有文化企业“双效”考核及薪酬管理办法,明确社会效益考核权重占55%。 六、对外宣传和对外文化交流不断拓展、影响广泛 积极对接国家“一带一路”和文化“走出去”战略,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突出湖南特色,把对外宣传和文化交流活动做得更具影响力、感染力。 一是对外文化交流进一步扩大。近年来,组织“湖南文化走进泰国”“湖南文化走进法国”“湖南文化走进芬兰”等系列文化交流活动。其中“湖南文化走进法国”系列活动是国内首次在巴黎市中心举办的综合性大型省级文化推广活动,获评“全国对外传播十大案例”。特别是在家毫书记的指导推动下,在法国蒙达尔纪市建成中国旅法勤工俭学纪念馆。“文化中国?四海同春”全球华侨华人春节大联欢晚会、“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等对外文化交流活动影响逐步提升。 二是主题外宣活动进一步拓展。组织“一带一路主流媒体聚焦湖南智造”等一系列对外主题宣传活动,推出“开放崛起新湖南?湖南国际友城篇”等专题报道,抓好矿博会、泛珠会、沪洽周、旅游节等重大经贸文化旅游活动对外宣传,广泛邀请境外主流媒体参加,着力讲好湖南故事,提升湖南知名度、美誉度。 三是国际传播能力进一步提升。全力打造自主外宣平台——湖南卫视国际频道,芒果TV海外内容在YouTube的点击量突破30亿次。积极推动新媒体外宣平台建设,精心运营“这里是湖南”Facebook、Twitter英法文账号,其中Facebook湖南账号粉丝量超过93万,位居全国省级账号第三位;新湖南Twitter账号开通半年多来,已有近10万的海外用户。 党的十九大即将胜利召开,站在新历史起点上,我们将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文化担当,不忘初心、继续前进;根据中央和省委部署,全力以赴地把党的十九大精神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为建设富饶美丽幸福新湖南作出新的贡献。 主持人:感谢蒋部长的发布。接下来是记者提问时间,大家可以就与今天新闻发布会主题相关的问题提问,请举手示意。 湖南经视记者:我省在推进文化惠民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取得了什么成效? 杨金鸢:我省采取有力措施,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大力推进文化惠民,取得了良好成效。 一是加强了文化惠民顶层设计。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实施意见》《关于做好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文化服务工作的实施意见》等一批政策性文件,规范指导文化惠民。 二是构建了文化惠民服务阵地网络。建成了一批重点文化设施,省博物馆已完成改扩建,即将开馆,省美术馆将于年开馆。市州、县市区新建和改造了一批公共文化设施。覆盖全省城乡的公共文化阵地网络已经初步形成。 三是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实施了直播卫星“户户通”、农村广播“村村响”、贫困地区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等新的文化惠民工程。两年建成贫困地区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个。采取政府买单形式,每年为农村送电影52万场,送戏下乡万余场。全省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博物馆全部实行免费开放。 四是组织群众乐于以参与、便于参于的文化活动。组织了“欢乐潇湘”活动,群众文艺汇演每年直接参与演出的群众约30万人次,观演群众超过万次。实施了“雅韵三湘”高雅艺术普及计划,每年组织高雅艺术惠民演出余场。连续举办了湖南戏曲春晚、金鹰节、湖南艺术节、通道“大戊梁歌会”等节会活动,丰富了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 湖南卫视记者:近年来湖南文化产业发展取得哪些成绩? 杨金鸢:党的十八大以来,湖南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持续推进文化体制机制持续创新,文化产业取得长足发展,为全省经济“转方式、调结构”发挥了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年全省文化产业总产出.2亿元,比年实现翻番;文化产业增加值达1.26亿元,近5年来年均增长15%左右,占GDP比重6.12%(全国为4.1%),是我省经济名副其实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支柱产业,支柱性地位更加巩固。年上半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半年度首次突破千亿元,同比增长10%。产业布局不断优化。逐步形成了“一核两圈三板块”的发展布局。骨干文化企业不断壮大。年八家省管国有文化企业全部实现盈利,全年实现营业收入亿元,实现利润40亿元。湖南出版集团连续9年入选全国文化企业30强,列全球出版企业第六位;湖南广播电视台在世界品牌实验室“亚洲品牌强”排名位,居省级广电第1、亚洲电视品牌第2,成为首个进入亚洲前十的省级广电台。文化市场主体逐步扩大。目前全省规模以上文化企业家,文化企业法人单位突破4万家,企业数量和盈利规模位居全国前列。上市文化企业8家,新三板挂牌文化企业10多家。产业园区不断拓展。目前有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3个,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11个,省级文化产业园区(基地)15个,形成了一批文化产业集聚区和龙头企业。对外文化贸易增长迅速。年,全省文化产品进出口总额累计13.26亿美元,同比增长82.9%。年上半年,全省进出口总额7.67亿美元,同比增长64.1%,增速居全国前列。 新湖南记者:今年九月份,我们注意到省内主要媒体密集公示了我省全国文明城市、文明单位、文明村镇、文明校园推荐申报名单,在社会上尤其是网上引发了热议,受到广泛白癜风治疗与护理全国治疗白癜风最好的医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