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年一季度入选名单发布仪式暨中国好人与身边好人(长沙·岳麓)现场交流活动在中南大学中南讲堂举行。来自湘西的隆祖安、隆兴华(已故)、龙再青、吴通友获得“敬业奉献”奖,并出席今天的颁奖仪式。

隆祖安、龙再青出席颁奖典礼

这次的颁奖典礼,只有隆祖安、龙再青出席。在今年的3月2日,“护林三人组”的其中一员隆兴华在巡山中,不幸被一棵盘根而倒的杉木意外砸中,不幸身亡。

莲台山林场护林员隆兴华生前照片

吴通友、隆祖安、龙再青合影

隆祖安、龙再青合影

倾听他们的故事

湘西莲台山的守护者“我在,莲台山就在”

花垣县有这么几个人,守护着一片山林,他们一去数十年!时间最长的,已经在那里守了四十八年。最短的,也已经十七年了。

  他们就是花垣县莲台山林场护林员隆祖安、隆兴华(已故)、龙再青。

莲台山林场护林员隆祖安、龙再青

  

“我是从97年的7月9日报到到这个林场来的,我们从97年开始建场来我们先起了毛毛屋,起成毛毛屋以后我们就进行扯种,97年我们下半年就是扯种,年我们就开始育苗,年春我们就开始造林了,我们这个林场是一起造了6年,连续造了6年,将近亩。”

  

49年过去了,隆祖安亲手栽种的小树苗现在已经成为苍天大树,郁郁葱葱。而隆祖安,却从当初的青葱少年变成了现在的白发苍苍。

 

 为什么会一直选择坚守,隆祖安动情地说:“当然有感情了,那些树子一年长一年的,一年比一年大,我舍不得离开它,现在基本上大部分都是一抱一抱那么大了,我亲手种的,是我和群众一起种,不是我一个人造,是大家造,但是我有一份在里面,参加他们造林。”

隆祖安老先生说,我爱这片森林,我抱着的这棵柳杉,就是建场时栽的。我们住的这些房子,也是当年修的。

老先生说,这里水电路都没有,电话也不通。要与外界联系,得拿着手机爬上山顶,打个电话来回一个多小时。

  林场在山坳里,阴暗潮湿,夏天还有蛇。有个晚上巡山回来,一条五步蛇居然钻进了被窝里。幸好是打开铺盖才上床,否则就完了。

  介绍到这,老先生笑着说,自那以后,我们上床前都要先用电筒检查一遍房间才敢睡。

  我们说,您这么大年纪了,还能巡山吗?

  老先生大笑,年轻人别看不起人,你跟我去走一趟。

  实话实说,老先生恐是常年巡山,虽没有健步如飞,至少比我们三个正当中年的人走得快,没上一个山头,扔下我们三五十米远了。

  到半山上,他指着对面山头说,我每天至少要上瞭望台两次呢。

  

过一山口,一根碗大的杉树倒在路边,老先生双手抚着树,心痛不已。他说偷树盗伐的也是有,去年抓了一个报森林公安了。有时雪大了,也会压断。因为这里海拔近千米,已经是县里的高山了。

莲台山林场护林员龙再青

  “很多野猪,我经常碰到,我巡山的时候经常碰到,巡山那没有定数的,天气好要巡几个小时,走完这片山,起码要半天。现在和以前就大不相同了,以前我们守林还是比较辛苦,偷砍树林的人还是比较多,现在今年国家有那个可以出去打工挣钱了,现在就少了,没有人偷树子了。”

  

林场的生活极其艰苦,渴了,便拿着水瓢从水缸里打起来水直接喝。而水缸,就放置在已破烂的危房里。好在这三位护林员心态乐观,喝了一顿山泉,又精神焕发地上山了。

  因为附近无村寨,出山要走大半天,艰苦到买菜都没地方,他们仨自己在场里开辟了一小片菜地,种点辣椒白菜,勉强可以自足。

  

当时带队的干部,来了一批又走了一批。

  莲台山林场,从国有到集体,无论体制怎么改,牌子仍在,森林仍在,当年的精神,仍在!

莲台山林场护林员隆兴华:

  隆兴华,62岁。守山37年。年接过父亲的接力棒当了守山人。

  隆兴华说,场长本来是老隆的,现在年纪大了,硬要叫我当,但我们两个年轻人都听他的。我问他你多大,他不好意思地说,6了,守山36年。同时红着脸解释,黄豆是我们最好的菜了,你们别嫌弃哦。

隆兴华生前

年3月2日这一天,因前期冰雪天气,隆兴华守护的林场内许多树木因积雪,拦腰折断,从根而倒,隆兴华担心林区内众多树木被盗,便看当天天气晴朗,带领护林员隆祖安、龙再清上山进行切割排除。

隆兴华被树木砸倒事发地

谁知道就在进行切割一棵盘根而倒的杉木时,站在树底下的隆兴华看到树木滚下,下意识的提醒同伴龙再清,龙再清及时躲避,而来不及躲避的隆兴华被滚下来的杉木重重的砸在头部。树木被隆兴华的头部及身体牢牢挡住,树木没有往山下滚走,可年仅62岁的隆兴华,倒在了血泊中。

十八年不图名利救助老人和贫困孩子

  

吴通友,男,湖南省湘西自治州花垣县边城镇人。依靠花垣县边城镇邮政支局临时投递员的收入,十八年来,他不图个人名利,不计较个人得失,从每月元工资干起,到现有的每月元工资,用省吃俭用的4.8万余元,救助孤独无助的老人,救助面临贫困失学的孩子,扶持愚味落后的村民。在投递路上传递爱心,彰显共产党人为民谋幸福的初心和使命。

吴通友接受颁奖

他,是孤寡老人的好孝子

  在吴通友救助过的老人中,有一位叫胡牛三的大爷。胡老人生前无儿无女,平时里吴通友经常去陪他说话,替他从街上买点日用品,老人病倒去世后,吴通友为他主持料理了生后事,多年过去,当地村民讲起这件事情,依然赞不绝口。

麻观英,也是吴通友这几年来救助的一位五保老人,今年85岁了。8年农历腊月二十九,他在为村民送邮包时发现年迈的麻老太太要到街上买肉准备过年。吴通友得知情况后,告诉老人:“你回去吧,我去给你买回来”。吴通友自己到街上掏出自己的过年钱为老人买了0斤肉,一箱苹果,一件饮料,让老人过了一个幸福祥和的春节。

  袁国堂是吴通友多年救助的一位五保老人,十多年来袁国堂老人订报刊杂志从不间断。在幸福院里,袁老人颇有文化素养,擅长编写山歌,歌颂党的好政策,规劝世人和睦相处等。但是年岁大了,刚一说出口的话,过一会词儿又忘记了。他说“要是有钱买点笔、墨、纸等东西,我把想到的山歌写下来,让大家在幸福院里传唱,让外面的青年人传颂该有多好呀!”吴通友听说后给老人讲:“这件事我来帮您想办法解决,您就大胆地编写吧。”十四年时间过去了,袁老人的山歌编印了好几本,吴通友也送了十多年的笔墨纸张。

有人说他傻,看到老人那神采奕奕的样子,吴通友说:“我出那点钱又算得了什么”。今年袁国堂过76岁生日,吴通友还为老人办了一桌生日宴。近两年袁国堂老人病情较多,医院住院8次,吴通友每次都送生活费,在时间紧张的时候,他就叫到花垣邮政局的同事,医院去给袁国堂老人送生活费。遇到大家都很忙走不开的时候,吴通医院的医生用   当一些人把赡养自己的老人当成一种“包袱”时,吴通友除了善待自己的老父母以外,还主动热情地救助那些无依无靠的孤寡老人,让他(她)们体验了有孝子孝女的幸福感,这种“万般孝为先”的传统美德,不值得我们称颂吗?

他,是贫困学生的救星

周祖辉(前排右一)和长期资助的孩子的合影。图片来源:湖南文明网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却各有各的不幸。在吴通友救助的学生中,有一位叫龙坤的同学,他是邻村的。

5年,龙坤正好在茶小读三年级,弟弟龙涛在茶小读一年级,一年时间,家中的三位亲人(爷爷、奶奶、父亲)相继因病去世,痛失亲人的痛苦和沉重的医药费压得妈妈和龙坤兄弟喘不过气来,哪里还顾得上读书,兄弟俩面临失学。吴通友得知情况后,马上送去元钱给龙坤的妈妈,并且叮嘱她“千方百计都不能让孩子失学”。自那以后,他每学期亲自把元钱交给班主任丁老师,并且对她说:“一定要让龙坤兄弟俩读完小学”。

板栗村贫困生王庆雄同学的母亲是一位精神分裂症患者,该生在一次意外事故中造成面部大面积烧伤,为了医治烧伤,他父亲变卖了家中所有家当,哪里还有钱供孩子读书。吴通友得知情况后,每个学期送王庆雄元,还买两套衣服,一双鞋子给王庆雄,一直资助他小学毕业。目前资助的骑马村学生杨梦,就是一直从一年级资助到六年级的。

这两年来,吴通友主动和学校领导联系,和师生们一起过“六.一”儿童节,共发放爱心包裹28个。他从《团结报》上看到:猫儿乡中学学生麻卢蕾,麻卢培俩姐妹入学困难,得知情况,吴通友先后为俩姐妹汇款元。有人打趣地说“你都只有这点工资,都要靠别人救助了,可你不但不要政府救助,反而源源不断地救助别人,真了不起啊!”吴通友低调地说:“尽我自己的一点微薄的力而已”。

一心为民的支书

  20年,吴通友被党员、群众高票地当选为茶园坪村党支部书记。他向党员、群众承诺:做村干部就要为人民,不为人民就不要做村干部。

  年天旱缺水,他主动买桶子为五保老人和体弱的村民送水,桶子挑坏了十多个。

  年7月7日的下午,他正从边城回家中的西环路上,突然看到高压电线投在公路上,当时看到两头燃起火烟,他马上停住,一边拦车辆,一边用电话报告政府,报电力公司,一直等电力公司工作人员到了他才回家。

  年7月26日早上,突然发生一起车祸,当他第一时间发现时,医院、政府、派出所电话求救,并在第一时间协助医生医院。事后,他顾不上劳累,协助交警处理现场。并从那天下午起,医院看望受伤的村民。他流着泪鼓励村民:你们不要着急,有党和政府会关心大家的。

虽然当时政府也支持了一定的资金来救治,但还是不够,有个别伤重的村民交不起医药费想放弃治疗。身为村支部书记的吴通友坚持道:“生命最要紧,没有钱,我给你先交,我们会想办法的”。于是回去和村支两委及群众代表研究,决定利用社会力量筹集医药费。党员和村组干部带头捐款,发动爱心人士捐款。在本村和社会爱心人士的大力捐助下,不到五天就筹集到叁万零柒佰陆拾伍元()的医药费,使这些村民得到了及时救治,都安全出了院。

  年4月,吴通友再次当选茶园坪村村支部书记。全村村民对美好生活的期望,基层党建工作的压力,日益忙碌的村务工作,让吴通友感觉分身乏术。于是,他在再次当选支书后,做出了这样一个决定。他让儿子代替自己去做邮政投递员的工作,这样自己就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到村委会和乡村振兴的工作当中去。吴通友对茶园坪村的付出和努力,村民们是有目共睹的。

年至今,茶园坪村村民活动广场、汪家坪渡口、村民饮水工程等一系列惠民生程相继建成完工,这其中离不开吴通友的奔波与努力。他立志带领党员干部一班人,始终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围绕打造老红军石邦智故居,推动茶园坪村红色旅游的发展;围绕产业扶贫,因地制宜,因户制宜,帮助建档立卡贫困村民树立脱贫意识和脱贫思路,实现脱贫致富的梦想,把茶园坪打造成“最美乡村”。

  正如伟人说的: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在人前做好事并不难,在人后做好事不留名更难。许多受助的学生都是在小学毕业以后,才从班主任老师那里知道,曾经救助自己完成学业的人是邮政局的吴伯伯;当村民稻田中的病虫害得到根治,农作物生长有明显效果后,才知道吴通友介绍的那种药物挽救了他的一季又一季“阳春”;邻居建房时,娶媳妇时,缺钱少物时,第一个想到的就是热心人吴通友……他把群众的难事当成了自已的难事来处理,始终奔走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道路上……

来源:湖南文明办

要爆料、要宣传、要咨询……欢迎和小编成为朋友,小编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hunanzxsheng.com/hnmt/12517.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