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白癜风医院 http://pf.39.net/bdfyy/bjzkbdfyy/140721/4429411.html 高工产研锂电研究所(GGII)统计分析,年中国硅基负极材料产量达吨,同比增长2.3倍,硅基负极材料即将进入批量放量期。主要驱动力有:1)经过近10年的研发,国内硅基负极技术不断成熟,产品稳定性逐渐得到下游电池企业验证;2)新能源汽车、手机、平板等终端产品对电池高能量密度、长续航里程和高容量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加快高克容量负极材料的导入。与只有mAh/g理论克容量的传统石墨负极相比,硅材料的理论克容量可达mAh/g。高容量正极材料(如高镍三元)逐渐批量,一定程度带动高容量硅基材料的应用。 当前中国硅基负极市场主要有以下特点: 1)市场集中度高,量产企业不超过3家,在研发及小试企业超过20家。硅基负极目前主要有三类企业,一是现有石墨类负极企业,如贝特瑞、宁波杉杉等;二是科研院校的创始团队,如天目先导等;三是电池企业或跨界进入该领域的纳米硅制造企业,如国轩高科等; 2)当前稳定量产的硅基负极型号较少,以mAh/g、mAh/g两款为主,更高克容量的硅基负极还无法量产; 3)硅基负极的应用仍比较局限,目前主要应用于圆柱数码、少量用于软包数码及圆柱动力。 4)价格仍偏高,目前稳定量产的硅基负极价格介于11~12万/吨,远高于石墨类负极。 GGII调研认为,年硅基负极在国内的应用将实现量的突破,增长驱动力有: 1)高容量圆柱数码电池需求日益增加,成为国内硅碳负极材料应用主力; 2)新能源汽车补贴门槛进一步提高,高能量密度动力电池成为主要发展方向。年高镍三元材料在圆柱大批量应用,这一定程度带动硅基负极的需求; 3)国内硅基负极企业长期与国外电池企业合作,对外出口量保持增长。 为更好地分析研究我国硅基负极发展状况,高工产研锂电研究所(GGII)通过对国内主要负极材料厂家、硅基负极厂家、电池企业的调查,收集大量一手资料后,完成本报告的编写。 本报告对中国锂电硅基负极行业的发展特点、主要产品、企业产量、产值、发展规划及重点企业等进行了较为详细的研究和分析。高工产研锂电研究所(GGII)希望通过实际的调查研究,为投资者、业内人士、证券公司以及想了解硅基负极材料行业的公司,提供准确、有参考价值的报告。 联系人:陈先生 邮箱:research1 gaogong.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hunanzxsheng.com/hnmt/14023.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