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传上古有《九丘》之时就有地图的存在,《山海经》《禹贡》都是配有地图的,但都已经失传。中国地图发展源远流长,古地图的发展大体上经历了原始地图、传统地图和实测地图三个阶段。 原始地图是人类社会初期出现的简陋地图,传说中国最早的原始地图是夏禹时的“九鼎图”,是将其治水所搜集的九州风物刻画于传国之宝九鼎之上,此九鼎后到战国时遗失。 今天可见最古的地图是甘肃天水放马滩秦墓出土的《战国末期秦木板地图》。该图是迄今为止我国最早的一幅实物地图,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幅实物地形图。放马滩出土的地图共七幅。分别绘在四块大小相等的木板上。它的绘制时间为公元前三百年左右的战国后期,比我国经实测保存至今的最早传世地图——西安碑林中的《华夷图》和《禹迹图》早一千三百多年,比年湖南马王堆出土的西汉图约早三百年。该地图中有关地名、河流、山脉及森林资源的注记有82条之多。今天渭水支流以及该地区的许多峡谷在该地图中都可以找到,与《水经注》一书的记载相符。图中标明的各种林木,如蓟、袱、柏、楠、松等同今天渭水地区的植物分布和自然环境也基本相同。 上述提及的《禹迹图》现为美国国会图书馆地图部所藏,是年刻绘的《禹迹图》的19世纪拓本。这幅石刻地图原置于陕西省西安市以西里的凤翔府岐山县的县学中,描绘了传说中建于公元前年的夏朝大禹王统治地域内贡物运输的情况。这幅地图的作者不详,镌刻于宋代,按照裴秀的计里画方法绘制,并参照贾耽绘制于年的《海内华夷图》结构做了纠正。 《管子·地图》是中国最早的地图专篇,为《管子》中的一篇。全篇主要论述军事统帅在作战之前必须了解的各种情况。从该篇所述的内容,悉知那时绘制的地图对于山川的形势,诸如“名山、通谷、经川、陵陆、丘阜之所在,苴草、林木、蒲苇之所茂,道里之远近,城郭之大小,名邑、废邑、困殖之地”等,都一一表示出来。说明中国古代至迟战国时期的地图,已经具有比例尺、方位、距离等地图地理要素,对于地物的表示也已使用形象符号和文字注记等方法。后来西晋出现了制图学理论——裴秀的“制图六体”,地图制作随即进入了形象画法和计里画方的传统制图阶段。 除了《管子·地图》外还有图经,是附有图画、地图的书籍或地理志。现知图经以东汉的《巴郡图经》为最早。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各地逐步纂修图经;隋、唐、北宋时期,图经最为发达,成为当时方志的通称。现存最早的图经是敦煌出土的《沙州都督府图经》(简称《沙州图经》)(残卷)和《西州图经》(残卷),两书大约都成于8世纪中叶,体例已接近宋以后的方志,现均只见经不见图。唐代有些志书开始向图少文多的趋势发展,如卢求纂的《成都记》(5卷,年)(原书已佚)。南宋时,图便退居于附录地位,图经向方志过渡。元代编修简易图经一度较为普遍。明代间有以图经为名的志书,清代及以后以图经命名的志书极少。 《山海经》开始中国人就对外部世界非常感兴趣,现今所存最早的中国人绘制的世界地图为绘于明洪武二十二年的《大明混一图》。此图以大明王朝版图为中心,东起日本,西达欧洲,南括爪哇,北至蒙古,是我国目前已知尺寸最大、年代最久远、保存最完好的古代世界地图。 明代对世界的探索已经远到东非。郑和七下西洋是明初盛事,也是世界大航海时代的滥觞。记载反映涉及下西洋的典籍文献很多,还有明人讴歌下西洋的长篇小说《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但最为集中、全面、系统记载的重要史籍莫过于“三书一图”──即《瀛涯胜览》《星搓胜览》《西洋番国志》和《郑和航海图》。其中航海之海图全称为《自宝船厂开船从龙江关出水直抵外国诸番图》,被茅元仪收入《武备志》中,由航海地图、针路航线和过洋牵星图组成,为英国人所重新发现而为世人所知。 其他的传统地图还有现存日本京都栗棘庵的中国宋代拓本《舆地图》,是南宋度宗初年绘制。原图已佚,图的拓片是由日本僧人佛照禅师于年带至日本。现藏于大连市博物馆的《杨子器跋舆地图》,是一幅反映明代中国疆域政区的地图。原图绘于明正德七——八年(-),已佚。明嘉靖五年()重绘,所述之图是嘉靖本的摹绘。这幅地图对后世地图的绘制影响极大,如:明嘉靖十五年()刻制的《皇明一统地理之图》、明万历二十二年()王泮题识的《舆地图》、崇祯辛未年()孙起枢重刻的《皇明舆地之图》等,其内容和绘法无不效仿这幅舆地图。这是一幅地形、地物用传统的形象画法绘制的地图的代表作。 万历十年()后,利玛窦等西方传教士相继来华,带来了地图投影和经纬测量等制图方法。清代在全国组织了大规模的经纬度测量和三角测量,使中国地图学有了新发展,开始了实测地图的时代。利玛窦世界地图的版本有许多版本,目前在中国可以看到的利玛窦世界地图有:《山海舆地全图》、《坤舆万国全图》、《两仪玄览图》等。 地图除了作为政治统治工具外,最重要的领域是在军事领域。《后汉书马援列传》记载,后汉大将马援在南征交趾前曾援聚米为山,排兵演阵。这是记录的最早的军事沙盘模型。在长沙马王堆出土的帛书中,还有绘制于西汉初期的地图三幅:《长沙国深平防区地形图(亦称长沙国南部地形图)》、《长沙国南部驻军图(守备图)》、《城邑图》。《地形图》的内容丰富,绘制精细,是在实测的基础上绘成的,突出了地貌和水系,与现代地图相比基本一致,有些部分几乎没有什么差别。有人曾将此图的主区与现代的地图作比较研究,发现现代地形图上的四大基本要素(山脉、水系、居民点和道路)齐全,而且绘制的精确度相当高,从而表明至迟在公元前2世纪中国的测量技术、地图绘制技术、符号设计和制图原则等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驻军图》是一幅长98厘米、宽78厘米的长方形军事地图,用黑、红、田青三色彩绘,是世界上目前发现的最早的彩色军事地图。此图不论是从地图绘制的精度、颜色的配置和绘制的层次,标绘符号的设计、注记的合理使用,还是作战思想与地图表示的统一性等,都是上乘的,充分显示出中国汉代军事地图设计和标绘技术的高度发展。马王堆西汉地图的出土表明中国两多年前已有很高的地图测绘水平,证实晋代以前中国的地图已有比例尺、方位,已详载“名山大川”,已十分“精审”,而且有了实测地图,也证实了《管子·地图》篇等的记载是可靠的。 后世历代都有不同的军事地图,到明朝时期,由于北有蒙元南有倭寇,随着边防海防形势的严峻,朝野都开始北京治疗白癜风大约花多少钱啊北京哪个白癜风医院比较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