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全国大降温,冷得出不去门。 不如窝在家里,把去年错过的好书好好翻一下。 今天为大家奉上一份拇指君超级喜欢的书单。 「未读」的编辑联手「TimeOut北京」,为大家甄选出了一份「年度好书Top50」。 我已经列好今年的想读list啦。好激动。 感谢未读君()授权转发。 人文社科类 《人性中的善良天使》 [美]斯蒂芬·平克著 安雯译 中信出版社 斯蒂芬·平克在书中用上百幅图表和地图,佐以大量的数据资料,用暴力度量10万年人类进化和文明发展,他通过科学的原理阐释了一些通常在隐形道德包裹之下的问题和被人高度怀疑的经验假设,使这些问题为大众所理解。 《那些古怪又让人忧心的问题》 [美]兰道尔·门罗著 朱君玺译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哭多了会脱水吗?把海水抽干会怎样?牛排从多高的地方掉下来正好烤熟?本书内容来自前NASA员工兰道尔·门罗的WhatIf科普问答专栏,你能想到的那些脑洞大开的问题,作者都能用科学来解答。入选比尔·盖茨夏季推荐书单——所有的好奇心都值得被满足! 《零年:现代世界诞生的时刻》 [荷]伊恩·布鲁玛著 倪韬译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这是对作为二战尾声的年的回顾。一个世界走到了尽头,另一个焕然一新且前途未卜的世界正徐徐拉开大幕。之后的权力斗争往往相当残酷,在这一过程中,诞生了我们所熟知的现代世界。这本书对于今天动辄考虑诉诸武力解决纷争的民族主义者不可不谓是一声响亮的警醒,《零年》在可读性和思想性方面都属上乘。 《善恶之源》 [美]保罗·布卢姆著 青涂译 浙江人民出版社 关于人性中善与恶、自私与无私的阐释,没有谁比襁褓中的小婴儿们更有发言权了。人类道德究竟从何而来?作者在这本书中用大量有趣的婴儿实验,对人类道德是非观进行了极为有趣的探索。看过之后你可能会忍不住感慨,我们虽然曾是婴儿,却早已超越婴儿的局限与原始的道德情感。 《耶路撒冷三千年》 [英]西蒙·蒙蒂菲奥里著 张倩红、马丹静译 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耶路撒冷是基督教、犹太教和伊斯兰教三大宗教的圣地,是文明冲突的战略要冲。作者依年代顺序,以三大宗教围绕“圣城”的角逐,以几大家族的兴衰更迭为主线,生动讲述了耶路撒冷的前世今生,对于任何读者来说都没有高深的历史学门槛。 《长物:早期现代中国的物质文化与社会状况》 [英]柯律格著 高昕丹、陈恒译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长物”二字来源于晚明著名士大夫文震亨的著作《长物志》,即“身外之物,饥不可食、寒不可衣”的意思。《长物志》是一部关于园林、书画、家具、品茗、衣饰等品鉴雅玩的专门性著作。牛津大学教授柯律格的这本著作,不仅仅是一本关于物的书,它讲述的是明代后期人们看待物的方式,对当下越来越平庸的现代生活而言,确实启发良多。 《每当我找到生命的意义,它就又变了》 [美]丹尼尔·克莱恩著 李鹏程译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自人类诞生开始,人生而为何的终极追问就不停地回响在脑际。美国作家丹尼尔·克莱恩从他在哈佛大学哲学系读书时的笔记本里,找到三十多条曾深刻影响他的哲学“金句”。这些句子代表了历史上最杰出的头脑对人生意义的思考,也是我们无法绕过去的必经之路。 《大灭绝时代:一部反常的自然史》 [美]伊丽莎白·科尔伯特著 叶盛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 从巴拿马金蛙到大海雀,再到鬼针游蚁乃至苏门答腊犀,作者以辛辣而又严谨的文字带人们重走了一次地球生物的灭绝之路。回望古老时空中的悲痛历史,你很难不去思考人类将要面对的未来——第六次大灭绝的危机。 《午夜将至:核战边缘的肯尼迪、赫鲁晓夫与卡斯特罗》 [美]迈克尔·多布斯著 陶泽慧、赵进生译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现实比虚构更加刺激——用这句话形容《午夜将至》一点也不为过。本书的焦点是古巴导弹危机这个差点改写人类历史进程的里程碑事件,不仅史料充足,而且行文比悬疑小说更加扣人心弦。对于想了解历史,但又害怕史料枯燥乏味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是不错的选择。 生活百科类 《最后的耍猴人》 马宏杰著 浙江人民出版社 马宏杰用12年的时间,对耍猴人进行跟拍,用最真实的镜头,刻画出大时代下小人物的酸甜苦辣、悲欢离合,记录下当代耍猴人的群像——不高尚、不卑微,努力活着。 《梅子青时:外婆的青春纪念册》 刘梅香、张哲著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写的是作者外婆年轻时的故事,又像是每一位外婆生命历程的某种缩影。因为作者的记叙,我们得以与这个看似熟悉、实则陌生的形象多了一分亲近。这是一次祖孙之间重建情感连接、家族记忆得以接续的故事,是平凡人对被裹挟于其中的大时代的私人记录,这样的记录和故事在今天尤为抚慰人心。 《虫子书》 朱赢椿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将读者的阅读注意力完全从功利性阅读中解放出来,而专注于这些“虫子字”的形状、线条之美。从功利性上来说,你可以说它是一本永远无法读懂的“怪书”;但从趣味与审美的角度来看,这本书实在是一本杰作。 《动物的朋友圈:你绝对没见过的动物分类图鉴》 [瑞士]埃德里安娜·巴尔曼著 刘小雨译 后浪出版公司 作者用三年的时间,为所有喜欢动物的读者献上了最有创意的动物分类图鉴。虽然绘本表面上是轻松治愈系的画风,但作者对每种动物的每一句描述都不失考证。她想让你跳进她的奇异脑洞,用新的眼光去感受自然,发现动物们最独特的一面。 《翡翠岛编年》 包慧怡著 上海三联书店 这不是一本简单的游记与随笔集,而是一位在爱尔兰生活多年、深入研究并深爱当地文化的人,对读者轻轻吟唱的一曲诗意民谣。读罢此书,心中涌起的不仅是探访爱尔兰美景的冲动,更是去了解其文化的渴望。 《南开花事》 莫训强著 商务印书馆 每座校园都有它的故事,承载了无数学子的记忆,也让每个人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解读它。本书视角独特,启发我们去认识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领域。我们生活在那些花花草草之中,可更多的是视而不见。有了这样的记述,我们是否会更多地驻足观看呢?期待更多的校园、公园,能够有人以这样的视角去书写围墙之内的小世界。 《听客溪的朝圣》 [美]安妮·迪拉德著 余幼姗译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堪称当代自然文学的范本。年,在经历了一场几乎致命的肺炎后,年轻的美国作家迪拉德以一整年的时间,对弗吉尼亚州蓝山听客溪进行独自考察,深入地体验生命。这与梭罗在瓦尔登湖的经历类似,作者把这一过程称为“朝圣之旅”。一年时间中,作者发现天地运转的奥秘,并以诗化的语言呈现。迪拉德也凭借此书,29岁即获得普利策奖。 《迷人的材料:10种改变世界的神奇物质和它们背后的科学故事》 [英]马克·米奥多尼克著 赖盈满译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材料彻底改变了世界的面貌和我们的生活,人类文明每次革命性的飞跃无不以新材料的运用为标志:石器、青铜、钢铁、半导体。这种改变不仅是感官上的,更是文化和审美上的。获得比尔·盖茨撰文推荐的材料科学家米奥多尼克从分子结构和历史的角度,带我们领略钢、纸、塑料、玻璃、瓷器等10种材料背后的迷人故事,并揭示了材料如何拥有着意义,如何诉说着我们的价值观,让我们成为我们。 《造物有灵且美》 [日]赤木明登著 彭小华译 湖南美术出版社 带给读者一种安静的美感。你将跟随着那些充满灵性的文字,与美的事物不期而遇。手艺本身是带有温度的,这个过程需要人摒弃浮躁,用心去感受。 《最美之物》 [日]SML公司编 郑晓蕾译 新星出版社 器物经过时间的淬炼、汗水的洗礼,经过匠人之手,终成最美之物。用一本书,阐述器物的锤炼过程,以及匠人之魂。 《行·影不离:阮义忠的旅行手札》 阮义忠著 九州出版社 “游记的魅力在于,它不只记载了旅行经历,也封存了一段属于自己的独特时空。”十多年来,台湾摄影师阮义忠与夫人一起游历于法国、西班牙、越南、柬埔寨等欧亚各国。在与各地摄影大师交流拜会之外,阮义忠用照片为这些时光留下了珍贵的切面,用质朴而温厚的文字将彼时异乡的风情永存。 《日日之器》 [日]祥见知生著 陈令娴译 新星出版社 每日一茶一饭中所用到的器皿,比起饭食本身来,可能与人们有着更深的情谊。那些值得摩挲与品鉴的手工陶器,不仅承载着生命所需,也沉淀着一个人在生活中留下的痕迹。陶器中温暖柔和的气息,日子里最平实的感动,都在祥见知生温情脉脉的文字中缓缓流出。 《杂草的故事》 [英]理查德·梅比著, 陈曦译 译林出版社 在这本博物学著作中,理查德·梅比尝试用一种轻松诙谐的笔调为杂草正名。他所呈现给读者的不仅仅是杂草与人类千丝万缕的联系,更是一幅全球化视野中文明变迁的画卷。 《最好的告别:关于衰老与死亡,你必须知道的常识》 [美]阿图·葛文德著 彭小华译 浙江人民出版社 每个人在有生之年,或许都应该读一读这本书。作者以感人至深而富有洞见的方式,告诉你那些在生命最后的岁月里应该做的事。衰老和死亡无可避免,人生的每一阶段,都应尽力体面度过。 文学小说类 《悲伤与理智》 [美]约瑟夫·布罗茨基著 刘文飞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 读布罗茨基的散文,就像推开一扇窗子——清风扑面:散文,原来可以这样以独到的、非成语化的诗性语言来写,原来能够这样自由的“形散也可神散”、“卒章无须显志”地写,原来必须这样从个人经验起飞、凌空、运动、抵达广大世界地写。 《我是女兵,也是女人》 [白俄罗斯]S.A.阿列克谢耶维奇著 吕宁思译 九州出版社 今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阿列克谢耶维奇的代表作之一。她擅长用独特的视角、以写实的手法来揭露血淋淋的现实。在这本书中,她从一个全女性的视角,来反映一场充满男性荷尔蒙的残酷战争。原来,和平是一件多么值得珍视的事情。 《唯有孤独恒常如新:伊丽莎白·毕肖普诗选》 [美]伊丽莎白·毕肖普著 包慧怡译 湖南文艺出版社 本书的亮点有二,其一是毕肖普的诗歌本身。通过那些敏感而专注的文字,我们得以看到毕肖普那“缓慢而沉静地为艺术付出代价的一生”在我们面前徐徐展开。另一个亮点是译者包慧怡的译文及导读——用词的考究、翻译的雅畅与贴切的解读,让毕肖普在中文读者中的魅力更深一层。 《几乎没有记忆:莉迪亚·戴维斯小说集》 [美]莉迪亚·戴维斯著 吴永熹译 重庆大学出版社 莉迪亚·戴维斯目前最重要的短篇小说合集。阅读戴维斯的文字,是一种非同寻常的体验。这位“自我意识的魔术师”,会让你在文字中找到某些日常生活中的共鸣。短小作为她作品最显性的特征,却丝毫没有减弱其带来的心灵震撼。 《天鹅绒监狱》 [匈牙利]米克洛什·哈拉兹蒂著 戴潍娜译 中央编译出版社 这是一本让人开眼界的书,讲述极权国家中隐形的审查制度,以及它和艺术家之间的共生与雇用关系。哈拉兹蒂与他所面对的审查制度就像一对情侣,时而激烈地拌嘴,时而又暧昧地调情。正是在你来我往中,艺术从反抗变成了默许,审查从敌人变成了艺术品上的“最后一道釉”。 《月光落在左手上:余秀华诗集》 余秀华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余秀华说:“我希望我写出的诗歌只是余秀华的,而不是脑瘫者余秀华,或者农民余秀华的。”年初,余秀华的诗歌在网络上走红,本书选其余首,涉及爱情、亲情、生命的意义等。 《巴托比症候群》 [西]恩里克·比拉-马塔斯著 蔡琬梅译 上海人民出版社 这本书的中医白癜风知名医院北京什么时候治疗白癜风比较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