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是漫漫征程。

70年,更是全新起点。

年11月,浴火重生的湖湘大地

第一代广播人发出“长沙人民广播电台”的铿锵之声

年11月,在富饶美丽幸福新湖南

新一代的广播人发出坚定有力的时代声响

一代又一代的广播人

筚路蓝缕、乘风破浪

纵使时光流转、初心依旧璀璨

——纪念湖南广播70周年

年11月7日,湖南人民广播电台将迎来70岁生日。从年到年,湖南人民广播电台的70年,是一代代广播人的筑梦之旅,是一段段信仰传承的接力征途,是一次次与时俱进的破冰创新,是一声声时代之音的同频共振。为纪念湖南人民广播电台成立70周年,小叮当推出特别报道《光阴的故事》,今天,小叮当走近七名不同时代的广播人,听他们讲述与湖南广播的故事。

我是一名“小广播”

袁有芳(为湖南广播发出第一声)

年1月,北京和平解放。我在刚就职的长沙市人民政府秘书处接到新调令:参加长沙人民广播电台(湖南人民广播电台前身)的筹建。领导同志说我普通话标准,有相应的文化程度,能够胜任播音员的岗位。于是,我来到了长沙市天心阁89号的西式建筑前,也就是后来的湖南人民广播电台初址,开始了我的新工作。

电台筹建的那段时间,各方面条件匮乏,整个机关只有一部收音机。我们每天争分夺秒地学习,轮流收听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音,从不同版块节目中学习播音员不同的语音风格,体会它的思想内涵。

一个月后,经中共湖南省委特审,选定年11月7日——苏联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纪念日,湖南人民广播电台正式开播,铿锵之声通过电波瞬间响彻三湘大地,湖南人民终于有了自己的广播电台!

当我们得知一连数日,有无数人在湖南各地临时设置的高音喇叭下驻足收听我们的播音时,大家都无比兴奋!那些熟知我的同志都羡慕我的工作,友善地戏称我是“小广播”。

电台使我和理论结缘

钟镇藩(湖南人民广播电台高级编辑)

圈内圈外都说我是湖南电台的理论专家、权威,这令我受宠若惊。从事理论工作几十年,我在电台主要做了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搞好广播评论,二是办好理论节目。是电台给我插上了翅膀,才让我飞得高、飞得远。

★工作经历与所获荣誉★

创办《今日论坛》《星期天漫谈》被省委宣传部授予湖南省“名牌栏目”称号。创办《经典著作辅导》讲座,被要求加印多份仍供不应求。

论证社会主义国家应大力发展商品经济并提出社会主义国家也有搞市场济的可能性。

担任理论部主任,与其他同志一起开办的《学习和思考》节目被省委宣传部授予“湖南省报刊广播电视优秀理论栏目”称号,年年获全国一、二等奖。

针对哲学中的“质量互变”规律,在《求索》上提出了“事物发展的中间环节”这一概念并进行论证。在《江汉论坛》提出“精神文明内部结构及发展的不平衡性”。

明确提出“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前进的直接动力”进行论证。

提出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发展的“同步性”概念,先后在多家权威刊物上作系列论证。

被评为“湖南省优秀理论工作者”。

退休后

长期担任省哲学学会、省经济学学会、省市场经济研究会等十余个学会的常务理事和省科学社会主义学会的副会长。

突破

杨为民(湖南广播电视台副总编辑高级编辑)

0年,湖南经视邀请著名的走钢丝王子阿迪力挑战南岳,我建议把阿迪力挑战南岳的活动做成我们的直播,得到了大家大力支持。我认为,这场直播必须实现两个突破:一是湘疆两地如何实现主持人同步直播;二是信号源如何突破。

我向台长汇报,征得同意后,立即与三员得力干将赵刚、朱琼和李鹏达开始策划。为了确保直播成功,我们预设结果研究了三套方案:一是成功了,按时走过去;二是受天气环境影响走一半不走了;三是出现了意外。我提出,无论三种方案启用哪一个,都必须做好背景材料的充分准备。

一切准备就绪,但南岳天气不争气。阿迪力要从芙蓉峰走到祝融峰,难度非常之大。钢丝有一定坡度且垂直高度达多米,一旦失手,后果不堪设想。原本计划直播一个小时,结果延时了一个多小时,阿迪力到达终点时,赵刚第一个冲上去,采访了他。

这次直播被评为第十一届中国新闻奖广播直播一等奖,这也是湖南广电系统第一个中国新闻一等奖。时光过去近20年,这次直播带来的两个经验与成就,为后来广播节目的改革创新提供了参照和力量,我十分自豪与欣慰。

我们在一起

何帅(湖南电台第一个中国播音主持金话筒奖主持人奖获得者)

8年,湖南冰灾,连下20多天冻雨,交通、电力、供水、通信纷纷中断,广播成为滞留车辆获取信息的最重要方式。下着冻雨的夜晚,被困的人们靠主持人的声音取暖。

整整23天,我和同事丹阳、董晓一起,24小时驻守直播间。每人每天直播8小时,却丝毫感觉不到饥饿和疲惫。我知道,我们始终在线的陪伴,对于那些陷入无望等待的驾驶员来说,是多么重要!

直播节目中,我收到一位名叫李铁的听众发来的信息,他计划从广东赶回岳阳结婚,没想到在高速上一停就是四天。他希望通过湖南交通频道向她的未婚妻捎句话:“小敏,我在路上,我很安全,你千万要等着我。”七分钟后,我收到一条署名为“小敏”的短信,内容只有三个字:“我等你。”这些短信留言我一直珍藏着,广播是有温度的,温暖了那些迟归的行路人;而听众鲜活的故事又变成一盏盏橘灯,温暖着我的广播之路。

愿历经千帆,归来仍少年

黎捷(湖南芒果听见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身边这群平均年龄26岁的小伙伴曾问我,是什么让你离开舒适区?

其实,在传统广电融合转型的当下,何曾有舒适?吕焕斌台长说过,“在风暴中,才有我们的宁静之邦”。

人工智能、大数据、5G,技术的变革深刻影响和塑造着经济、社会与人,在可预见的未来,“突破性创新”随时可能发生。新时代,给了每一个奋斗者机会。就怕,人家撸起袖子加油干的时候,你在看热闹。

广电从诞生时起就是一个技术驱动的媒体,技术不仅是能力体系,也是资源体系,是数字化的新型基础设施。如果通过技术让生产更加便利,让分发无缝连接,让交互自如顺畅,行业发展的动能将会被更充分地激发。

“一人一频”,为每一个人的出行打造了一套专属音频产品,这是我们的初心。我们担负的使命,是将芒果音频生态从全国广播“内容制作”佼佼者向全网音频“智能研发”创行者进行转变,要在新的战场上打造新物种,探寻新模式。

广播里,遇见更好的自己

钟启华(广播超级碗活动策划人)

在广播里——我遇见了最好的自己。

年湖南电台在云南大理发起全国广播活动联盟,年升级为广播超级碗,极大地增强了中国广播人在媒体转型期的信心,也给予了所有广播人切实可行的方法,激发了大家不断求新的自觉性。我作为活动策划人,有幸见证了广播超级碗从最初参会的家电台,增长到现在的多家,过程虽曲折、辛苦,好在结果令人振奋、欣慰。

我是幸运的,因为,我把兴趣做成了工作。每天带着满满的欢乐走进广播大楼,幸福感油然而生!感谢湖南广播给我舞台,让我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在湖南广播的21年里,发生了太多值得铭记的人和事,体会了太多令人动容的温暖与真诚,在此我祝愿湖南广播永远动听!

我为广播赋新能

吴正旺(全国广播电视技术能手竞赛一等奖获得者)

年初,我有幸成为湖南广播传媒中心技术大楼技术系统搬迁项目的施工负责人。新大楼技术系统涵括九个频道采集、制作、编辑等,它在全国广播系统中较早提出了围绕IP化、互联网进行设计施工,建立了公有云、私有云和专属云的存储机制,为广播节目的生产制作、高效办公、新闻统一发布等提供了有力技术支持。这个系统还有两大创新:一是利用大数据云计算实现了敏捷型节目生产;二是利用互联网管理手段实现了广播电视业务统一管理,在提高节目质量、生产效率的同时也降低了生产成本。

这套系统获得了中国电影电视技术学会年度科学技术奖一等奖。接下来,我将不断创新,力争为湖南广播事业发展提供更多更好的技术保证!

致敬在时代长河砥砺前行的广播人!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有惊喜哦!

(感谢湖南广播台筒子们的给力爆料!)

编辑:陈硕夫张骞文/责编:陈方正

长得萌萌哒的小叮当提醒您:

文章版权为湖南广播电视台办公室所有,

如有意转载,请事先联系我们获得允许并注明出处—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hunanzxsheng.com/hnxw/11337.html

------分隔线----------------------------